公共資源豈能“化公為私”
- 發佈時間:2015-07-13 06:00:07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報道,西安市長安區一所救助站大樓一層和二層變成豪華會所,此事被曝光後引起社會關注。經營性場所與民政部門下屬機構“混搭”,讓人無法接受。
救助站本是公益設施,應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然而,救助站大樓中辦起了豪華會所,本質上是化公為私。
近些年,類似情形屢見不鮮。一些地方投鉅資擴建火車站、汽車站、機場,規劃書上白紙黑字寫著擴建是為了改善公共服務,設計圖上也一清二楚地顯示著服務空間的拓展。然而,投用之後,公眾發現拓展了好幾倍的空間並沒有用來改善公共服務,而是出租給了大大小小的商家,車站機場坐收租金,當起了房東。一些公立醫院,普通病房爆滿、患者不得不暫住病區走廊的同時,“豪華病房”裏卻是一堆醫生護士圍著一個“VIP客戶”轉,公共資源被擠佔,這也是公共資源“部門化”。
事實證明,公共資源部門化之後,那些灰色收入或進了“小金庫”、成了吃喝款,或變成了獎金福利,甚至一來二去還慢慢地進了少數人的腰包。有效杜絕公共資源部門化,不僅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應有之義,也有利於反腐倡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