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光頭老楚藝術團“閃亮”鄉村30年

  • 發佈時間:2015-07-10 02:31:5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徐沛劉東

  “‘光頭老楚’來了!走,看演出去。”在河北省蠡縣活躍著一支民間藝術團——光頭老楚藝術團,1983年成立至今,紮根農村、服務農民近30餘年。2009年以來,每年的演出場次都在500場以上,年收入180余萬元,解決30余位農村文藝人才就業,為80多萬農村觀眾提供文化服務。

  當不少專業院團一年只演幾場、成天為生存發愁時,為何一個民營藝術團在農村演出市場卻興旺火爆?團長楚慶榮説:“除了找準市場定位,更重要的在於藝術團一直跟著時代走,永不落後。”

  上世紀80年代,常年在農村、農家小院、田間地頭表演的蠡縣北高晃村鼓書演員楚慶榮發現,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流行文化涌入國門,農民對文藝的需求也趨於多樣化。於是,他1983年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購置了幾樣簡單的音響設備,東拼西湊了幾個當時會唱流行歌曲、會跳幾個流行舞蹈的所謂“演員”,蠡縣第一個歌舞團就這樣成立了。

  那時,下鄉演出都是拉著一輛板車,上面裝的是全部的演出設備:一個擴大機、兩個小音箱、幾個高音喇叭。演出場地沒有舞臺,鋪一塊地毯,挂兩個燈泡,演員也沒有華麗的演出服,跟著磁帶唱幾首歌,跳幾段舞。雖然條件差、演出設備簡陋,但每次卻都是人山人海。

  1985年,楚慶榮聯合蠡縣文化館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購置了樂器、燈光、音響等設備,並對演員進行了培訓,精心排練了一些節目,就這樣,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歌舞團成立了。在這之後的幾年裏,他們的演出足跡遍佈蠡縣的絕大部分鄉村、集鎮,並慢慢擴大到周邊市縣,乃至外市、外省,每年演出能達到200余場。這期間,演出地點都是有小劇場或是廟會搭好臺的地方,但是一些演出條件達不到的偏遠地方就去不了。

  為此,1996年,楚慶榮購置一部貨車改裝成流動舞臺,並擴大了演員陣容,將演出的觸角伸向了蠡縣及周邊市縣鄉村的每一個角落,演出涵蓋了婚慶、祝壽、開業、促銷、慶典等。每年的演出能達到300多場。

  隨著農民的欣賞品位越來越高,藝術團不斷創新和提高節目品質。他們隨時關注流行趨勢,調整節目內容,力爭達到多樣性、趣味性、不守舊、不落伍。2003年,他們還專門成立了創作小組,創作了一批相聲、小品、快板書等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

  楚慶榮認為,藝術演出不僅要有樂,更要有教,不僅要演給群眾看,還要引導群眾變。如西河大鼓《雞飛蛋打》,通過一個養雞致富的農民因為賭博破産的經歷,告誡人們遠離賭博,讓人警醒;山東快書《摔碗記》,通過新媳婦巧妙規勸婆婆孝敬老人的故事,讓北高晃村一對嫌隙多年的婆媳深受教育,握手言和。

  雖然屬於民營團體,也經常參與農村一些婚慶、開業之類的商業演出,但楚慶榮十分堅持原則,那就是自尊自重,健康發展,“堅決抵制低俗的東西,要經得住誘惑,不在金錢面前丟人格。”他們的堅持為當地文化市場的健康起到了帶動作用,贏得了領導的肯定,觀眾的尊重,也贏得市場和發展,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2009年,為更好展現舞臺效果,他們又斥資30余萬元,購置了自動舞臺車和比較先進的燈光音響設備,同時購置了兩輛依維柯作為演員的交通工具和演出後臺,在同類型的演出團體中脫穎而出,演出500多場,年收入180余萬元。2014年,在藝術團的基礎上成立了“光頭老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擴大了規模,將業務範圍延伸到了北京、山東、河南、湖北等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