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剪紙姑娘”創新手藝年銷500萬元

  • 發佈時間:2015-07-10 02:31:5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蔣培玲

  在寧夏銀川的大街小巷,到處可以看到以寧夏回族民俗風情為特色的剪紙公益廣告,非常引人注目,這些産品來自於寧夏藝盟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令很多人驚訝的是,公司的創辦者李劍,是一名“80後”返鄉創業大學生,她創新性地開發出“剪紙賀卡”、絲綢卷軸剪紙條幅、剪紙家居裝飾等系列文化産品,不僅拓展本土市場,還進入中東阿拉伯市場,年銷售額超過500萬,帶動數百名農村婦女就業,讓剪紙這門千年手藝成為搖錢樹。

  回鄉開發剪紙産業

  生於1985年的李劍,是寧夏回鄉剪紙第四代傳承人,從小跟隨母親、寧夏著名剪紙藝術家伏兆娥學習剪紙。為了更好傳承母親的剪紙技藝,也為了自己“讓文化也能養活人”的志願,2009年,大學剛剛畢業,李劍便回到家鄉,從母親那借來3萬元錢,成立了寧夏藝盟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回鄉剪紙、回繡的研發、生産和銷售。

  如何開拓市場成為擺在李劍面前的難題,她沒有資源,一切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當時恰逢過年,李劍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産品——剪紙賀卡。第一筆單子是300多張賀卡,一個星期內交工,沒有工人,李劍號召全家上陣,媽媽、妹妹、小姨,一家人剪了4天,才完成賀卡的剪紙部分。但是,第一年,賀卡只賣出去3000多張,收入不到1萬元,公司虧了近10萬。

  “傳統的剪紙市場只有這麼大,要想突破就必須有創新!”李劍説,為了研發出適合市場的産品,她隻身去了南方,在浙江、杭州等地呆了15天。回來後,李劍用了半年多的時間研發出了“絲綢卷軸剪紙條幅”,突破了傳統剪紙不易保存、不便攜帶的弊端。這項發明一舉拿下了“全國婦女手工製品最佳創意獎”,全國僅有4家單位獲此殊榮。

  新産品一炮打響,李劍逐步嘗到了創業的甜頭:2011年公司總銷售額達到370萬元,2012年則突破500萬元。2011年寧夏舉辦“中國-阿拉伯國家經貿論壇”期間,公司的絲綢卷軸系列、回鄉剪紙系列被組委會定為接待禮品,被穆斯林友人讚賞為“中國味道的穆斯林藝術”。

  大膽創新扭轉市場頹勢

  可正當李劍決心大幹一場時,突如其來的市場動蕩使她面臨新的困惑。從2013年開始,以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接待禮品為主要市場的剪紙需求明顯減少。當年,公司的銷售額一下降到100萬元。

  面對新形勢,李劍認為,單位集中訂購禮品的市場萎縮,就要開闢新的大眾化市場。可剪紙並非日常用品,如何才能走入尋常百姓家?團購訂單能否另辟蹊徑?産品形態如何有新的突破?李劍在研發、行銷各方面加大力度,大膽創新。一年來,公司探索出為保險、電信等面向社會的送禮企業,定制具有企業特色的剪紙産品,以低價贏得大訂單。同時,在家居裝飾等領域引入剪紙元素,讓剪紙産品進入百姓家;將具有寧夏特色的回族文化元素融入剪紙創作,拓展本土市場,也依託中阿博覽會力爭進入中東阿拉伯市場。

  為了擴大剪紙的影響力,在當地文化部門的幫扶下,李劍將寧夏的剪紙藝術家組織起來,形成藝術家創作聯盟,集中研發新的剪紙藝術形態和作品,形成具有寧夏特色和風格的剪紙藝術。到現在,李劍的公司已搶救、修復了5種剪紙刺繡技法,並在保護、挖掘的基礎上,成功開發出100多種剪紙産品,生意越來越紅火。2015年,公司不僅得到區文化廳扶持資金50萬元,許多國外銷售商紛紛前來採購訂貨,銷售額達500萬元。

  讓更多農婦靠手藝賺錢

  李劍的老家是寧夏西海固地區的海原縣,自然條件惡劣,是我國六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之一。土地有限,許多農村婦女也不得不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小孩無人照顧。如何讓這些農村婦女不用離家千里去打工,在家就能有一份補貼家用的收入?

  致富不忘家鄉,李劍在創業之初就與寧夏自治區文化廳及婦聯合作成立“寧夏婦女手工製品協會”,採用“企業+協會+農戶”的經營模式。5年來,李劍的公司已經在華西村、月牙湖、良田鎮、海原、西吉、東灘等地共設立婦女創業就業基地幫扶帶動點8個,成功培訓了剪紙繡花大姐2600余人,幫扶3500余人次。既為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發展探尋出了一條可實施的道路,也為當地回族婦女找到了不離鄉、不離土、居家靈活就業的全新模式。

  下一步,李劍還計劃開設“回鄉婦女剪紙刺繡學校”,建立完整的分級剪紙刺繡技藝培訓體系,為更多回鄉婦女提供培訓和脫貧增收的機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