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的輪迴
- 發佈時間:2015-07-09 10:48: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烏魯木齊7月9日電(記著符曉波、張鴻墀、曹志恒)不少人認為,自古以來中國東部沿海蘇浙的養蠶人將他們生産的絲綢原料及絲織品一路向西經絲綢之路傳向中亞及歐洲,絲綢一度是喀什以及絲路能夠到達的廣大地區最時尚和高貴的著裝。然而進入到21世紀,絲綢傳遞的路徑已經改變。
走在喀什老城的街頭,不時有身著維吾爾傳統服飾艾德萊斯綢的維吾爾族女性穿行在土黃色的小巷,五彩的綢緞隨著她們的腳步婀娜飄逸。如果有幸遇見一場婚禮,你還能見識到女仕們身著從阿聯酋進口的款式高雅貴重的絲質華服。
就在老城東門附近的“東巴扎”經營絲綢生意的商人艾沙江也堅信不疑,喀什市場上的傳統的艾德萊斯綢一部分産自當地植桑養蠶加工,一部分來自蘇浙;而更時尚、更流行的款式來自中東的迪拜。
“維吾爾族參加婚禮、聚會很注重禮儀,服飾非常講究,現在人們也更加追求時尚和個性,開始喜歡購買與眾不同的布料,為自己做獨一無二的服裝款式。”艾沙江説,“杭州的絲綢重在刺繡的精緻和細膩,迪拜的因鑲嵌了珠串顯得華麗大氣”。
在喀什老城出生長大的維吾爾族實業家阿不都吉力力·海利力知道其中的秘密。
2013年,他投資300萬美元在中亞的內陸國——烏茲別克建立了蠶絲廠,在那裏孕育來自中國內地的蠶種,産出的原絲沿絲路銷回國內江浙、山東、四川一帶,按照熟悉市場風向的設計師的要求加工成絲綢、布料、華服。這些成品再一次通過海路運到周邊的巴基斯坦、土耳其、以及中東的阿聯酋等。一些絲綢成衣製品訂單專為出口生産,在國內見不到,因為國外消費者的推崇引領,通過轉內銷又回國了。許多像艾沙江這樣的商人就把它們引回到絲路沿線的地方,當然包括喀什。
除了在烏茲別克的蠶絲廠,阿不都吉力力還擁有自己的物流公司。蠶、絲、華麗的絲服,盡由他在絲路上騰挪佈局。
“中國絲綢發達,但隨著經濟增長結構的改變和人工成本上漲,國內産絲量越來越少,對原絲的需求卻越來越多。我們進行了充分的調研,認為借助周邊國家資源發展實業可行。”阿不都吉力力·海利力説。
阿布都吉力力家中三代經商:“喀什作為連接中亞、南亞、西亞、歐洲的通道,自古以來就是從事買賣的重要驛站。但是買賣只是在交易中獲利,如果我們只做買賣而沒有自己的産業和産品,喀什的商人就失去了根基,很快被市場淘汰。”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城市,喀什老城的居民歷史上一直有經營傳統手工業、做買賣的傳統。大部分匠人為商旅提供服務,而商人多從內地購買商品出口中亞,再從中亞進口商品銷售給全國各地。阿不都吉力力成為喀什老城裏較早走出傳統買賣模式、投資實業的維吾爾族企業家。
“如果中亞乃至歐洲同中國內地城市物流實現直達後,傳統絲綢之路上的‘中間商’一定會受到衝擊。到時候看著飛機、高鐵從我們頭頂、身邊呼嘯而過卻不再停留,我們還怎麼掙錢呢?”阿不都吉力力説,“應對市場,面對新的格局,喀什的維吾爾族商人必須儘早轉換觀念。”
在喀什老城的阿圖什巷中,買買提吐爾遜·吾守爾的裁縫店生意已經很清淡。買買提吐爾遜·吾守爾守著自己的老宅,在老城中已經做了30年的裁縫,仍然用著腳踩踏板的上世紀上海出産的蜜蜂牌縫紉機。“過去,人們曾經拿著絲綢或者布料找他製作新潮的服裝。而現在大量的國內外成品服裝流入喀什,人的選擇更多了,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基本上都是些修補的小活”。如何經營?買買提吐爾遜還沒有找到答案。
艾山江則在樂觀中迎接這種悄然的危機。5年前,艾山江和哥哥內外聯手,哥哥負責在迪拜和杭州聯繫貨源,艾山江負責喀什的銷售。最近,艾山江正琢磨著開一網店,把這些從四面八方運來的商品重新輸送到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