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外“僵屍肉”上國人餐桌漏洞在哪

  • 發佈時間:2015-07-09 10:29:5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湖南、廣西等地海關破獲了一批走私凍品案,有的凍品是“肉齡”達到三四十年的“僵屍肉”,不僅觸目驚心、令人作嘔,最重要的是走私凍肉有可能攜帶細菌、病毒,危害公眾的生命健康。

  “僵屍肉”漂洋過海,到了中國邊境,又“幾經週折”上了餐桌,從海外到餐桌的環節不少,監管不少,“僵屍肉”怎麼搖身一變,成了“美味佳肴”,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據了解,邊境口岸監管存在漏洞。據相關人員介紹,走私凍品已經形成了相當成熟的鏈條和路徑,走私人員在境外低價採購,發至香港拼櫃,後發至越南轉机,在中越邊境的芒街市拆解,再雇傭邊民分散將凍品運至廣西東興;或者是將凍品分散藏在其他的物品底下,採用專車運輸過境,人貨分離運輸。

  廣西是走私凍品的重災區,中越陸地邊境全長1300多公里,涉及地區多,監管工作難以到位,走私活動猖獗。邊境貿易批次多、品種繁雜,檢驗檢疫任務繁重,逃漏檢、夾帶、調換進口貨物、沒有如實申報進口貨物等現象時有發生。邊境口岸監管漏洞讓“僵屍肉”進入到我國境內。

  有分析稱,批發市場監管流於形式。走私凍品運到境內後,在廣東、湖南等地集散,通過凍品批發市場分銷到全國。湖南最大的凍品批發市場紅星冷庫,每年凍品吞吐量約80萬噸,其中來源不明的凍品佔到約1/3,即每年約有30萬噸的品質無保證的境外凍品通過紅星冷庫的門面分銷到湖南省內及全國各地。

  批發市場準入門檻低,不需要提供産地證明和産品品質證明就可進場銷售,品質控制的市場準入制度形同虛設。包裝和標識不符合規範,缺乏産地、日期、保質期等必要資訊,品質安全資訊不可追溯。安全檢測意味著增加批發市場設備和人工的支出,安全檢測、檢驗只是流於形式。批發市場的市場準入、包裝、品質安全資訊追溯和檢測環節存在諸多問題,這使“僵屍肉”從批發環節順利進入到零售環節。

  另外,網店提供兜售渠道。走私凍肉除了通過各地實體店進行銷售,網際網路平臺成為其主要銷售渠道。目前法律法規對電商的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盲區,現行的食品安全法對電商的銷售食品的準入門檻、相關資質、法律責任等都沒有具體的規定。網店兜售問題食品,消費者很難對網購食品進行售後維權,貨運環節,收貨人與貨物往往是分離的。走私凍肉進入國內之後,貨物由物流公司運送到交貨地點,物流公司只負責運輸,對貨物的品質安全問題毫不關心,也不核對收貨人的真實身份,即便知道是非法凍品,司機也是明知故犯的。

  業內人士指出,食品安全是囊括“從農田到餐桌”的整個鏈條的安全,強調國內流通;而這次是跨境流通的食品出了問題,這也給我們一個非常大的警示,整個流通的安全不僅僅要關注國內流通,更要考慮“從海外到餐桌”的安全。食品安全監管策略要從被動防禦轉向主動進攻,前移監管重點,延伸監管鏈條,設置多道防線,從源頭到餐桌全鏈條管控,盡一切可能將隱患消除于未然。

  首先,加大執法力度,對食品安全問題零容忍。化解食品安全問題已是刻不容緩,要採取最嚴厲措施,對食品安全違法犯罪“零容忍”。立法為本,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細化規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標準。修訂食品安全法,填補電商銷售食品等領域存在的法律法規空白。加大對危害食品安全行為的懲罰力度,以最嚴厲的處罰對待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借鑒國外鉅額賠償制度,對生産和銷售不安全的商家處以高額罰款,情節嚴重者要追究刑事責任,提高違法犯罪成本。

  其次,是保證防控一線力量,不留死角。檢驗檢疫部門要充分保證防控一線的力量,積極預防和嚴厲打擊食品非法入境活動。在走私猖獗的邊境地區設置嚴密的監控網路,堵住食品走私入境。食品不同於其他的商品,對於進口食品安全控制採取“批批檢驗”的安全控制模式,對食品嚴把審批關,審批原證書、原貨櫃、原鉛封等。提高進口食品檢驗檢疫電子化管理水準,大力推進實施全過程電子視頻監管。全面清理進境肉類指定存放冷庫,完善進口凍肉冷庫管理。另外,僅僅依靠口岸檢驗檢疫還不夠,必須從源頭上加以控制,加強對食品輸出國註冊管理,對進口食品的生産加工企業進行資格認證等。

  另外,加強國內流通安全管控,嚴防死守。批發市場是食品安全的“閘門”,加強食品國內流通安全管控,首先要把好批發市場的食品安全關。推行“綠色批發市場”的認證工作。全面推行市場準入制度,嚴格進行索票、索證。加強市場産品檢測,完善不合格産品處理措施。規範包裝標識,建立相應的備案制度,確保産品資訊和産品流向可追溯。

  食品安全問題涉及各利益主體,必須樹立“全社會治理”觀念,由政府、行業組織、消費者等主體運用法律、市場、行政、媒體等多種手段,共同參與治理。海關、檢驗檢疫、工商、公安等多個政府職能部門配合,跨省聯動,對食品安全分段管理,齊抓共管,齊心協力,構建覆蓋全國的食品安全網路。

  >>連結

  國內國際大米價格倒挂

  隨著國外大米價格不斷下滑,中國本土大米與國外産大米的價格差距逐步拉大,加劇的價格倒挂也使得大米走私日益猖獗。據悉,不久前,由海關總署指揮南寧、昆明、重慶、長沙等海關統一開展的“6·18”打擊大米走私專項行動已成功打掉9個大米走私犯罪團夥,初步查證涉案走私進口大米5萬多噸、玉米4000噸,合計案值達2億余元。

  今年年初,南寧、昆明、重慶、長沙海關對轄區內走私大米情況進行線索排查,發現有走私團夥將境外大米、玉米等糧食大規模走私入境後運往內地銷售的現象。經過4個多月的偵查,海關總署基本摸清涉案團夥涉嫌走私糧食的犯罪情況。

  根據各地海關的初步查證,犯罪嫌疑人先與湖南、重慶等地嫌疑人商定走私大米、玉米等糧食的品種、數量、價格等細節,然後在境外組織大米、玉米等貨源,再組織人員將糧食從廣西、雲南等邊境地區未設立海關的地點偷運走私入境,隨後雇傭大型貨車或通過鐵路運輸將走私糧食運到湖南、重慶等地嫌疑人手中,並最終在兩地銷售牟利。

  據海關總署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海關已查獲大米走私案件297起,查證涉案大米8萬餘噸,案值近3億元。海關總署表示,下一步將針對大米等糧食走私活動繼續保持嚴打高壓態勢,並將打擊重點對準幕後走私團夥,堅持“打頭挖根”,堅決遏制糧食走私勢頭。

  世界銀行日前發佈最新報告稱,國際市場糧價在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間下跌14%,跌至5年最低。受低油價影響,2014年全球糧食供應充足,2015年小麥、玉米和大米豐收在望,這些因素導致國際糧價大幅下落。報告也強調,厄爾尼諾氣候到來、美元升值和近期油價上漲等因素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推高糧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