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地方成就

  • 發佈時間:2015-07-09 02:31:4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促成果轉化 制定出臺“科技十條”

  2013年,湖北制定出臺了《促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科技十條”)。

  按照“實惠歸個人,榮譽歸學校、利益歸社會”的原則,湖北“科技十條”對科技成果類無形資産處置方式、收益分配機制進行了四個方面的突破性改革:一是改革科技成果類無形資産處置方式。將職務科技成果的使用權、經營權、收益權授予高校、院所的研發團隊。科技成果處置後僅需報所在單位和財政部門備案。二是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高校、院所研發團隊在鄂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轉讓的收益,其所得不得低於70%,最高可達99%。三是改革科技人員創新創業人事管理政策。四是改革科技人員職稱評審指標體系。

  據不完全統計,“科技十條”實施以來,湖北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出臺相關細則30余項,新創辦企業243家,轉化科研成果853項。2014年全省登記重大科技成果1778項,同比增長9.6%,技術合同成交額601.7億元,同比增長43.7%。

  青海:為眾創添柴 設立5000萬專項基金

  以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為目標,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為主線,青海組織力量研究制定《青海省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行動方案》,有效整合資源,整合落實政策,創新服務模式,培育創新文化,為廣大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路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用空間。

  在調研製定《青海省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行動方案》基礎上,青海設立每年5000萬元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投資資金,對在校大學生和國內外大學畢業10年內的大學生在青創新創業給予資金扶持,並提供技術來源、創業輔導、財務諮詢、貸款風險補償等服務,支援大學生轉化科技成果,創辦科技企業,創造社會財富,實現人生價值。

  同時,青海依託國家高新區、大學科技園、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農業科技園及各類特色産業集聚區,構建一批專業化的眾創空間。在加大對省內各創業園等創業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安排資金對創客空間、創業奶茶、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器支援。

  浙江:建創新生態 推動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

  為了營造更加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競相迸發,浙江除發放1億元創新劵外,今年將推動全省500家以上省級創新載體50000台(套)科研儀器設備向社會提供開放共用,服務企業50萬家次,帶動50萬人創新創業,使科研儀器設備使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基本建成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用制度,初步解決科研資源的分散、重復、封閉、低效問題。

  今年3月,浙江首個省級政府部門雲服務平臺——浙江科技創新雲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平臺實現了科技資源、科技數據、科技服務和科技管理的互聯互通和開放共用,創新創業者可以通過雲服務平臺找資訊、找資源、找資金、找設備、找服務,享受“一站式”的“指尖上的服務”。

  杭州市“夢想小鎮”設置了創業服務中心,首批48家企業、800多名創業者可以在“雲”上辦理線上工商註冊、項目申報、申請人才房;還可以線上建立財務、法務、人力資源、行政管理等仲介資源聚集平臺,甚至可以尋找天使投資、股權眾籌、供應鏈融資等市場化運作的金融服務。

  廣東:謀頂層設計 出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

  2014年6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該《決定》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全國首個地方頒布實施的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和綱領性文件。

  《決定》從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協同創新、産業創新、轉化應用、環境建設6個全面重點推進、精準發力,出臺了“所有”政策。

  《決定》強調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同時,要求把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增強企業創新能力作為重中之重,如遴選有條件的企業牽頭組織實施産業導向類科研項目。實施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計劃,到2020年大型骨幹企業普遍建有企業研究開發院。充分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引導作用,通過貸款貼息、研發資助等方式重點支援種子期、初創期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活動。

  《決定》還提出實施原始創新能力培養計劃,積極發揮高校在基礎研究方面的生力軍作用,加強重大科學前沿和戰略高技術研究部署,實現重點突破。首次在省級政策層面提出探索實施創新券制度,實施廣東省科技業務管理陽光再造行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