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城鄉融合的有益嘗試——“北京農業在社區”系列主題公益活動綜述

  • 發佈時間:2015-07-06 10:24: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隨著北京城鄉一體化的深入推進以及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北京農業在多個層面與城市的交融日益加深,農業與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已緊密相連。

  為了讓北京農業更好地融入城市,服務市民,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北京市啟動了“北京農業在社區”系列主題公益活動,每個季度舉辦一次不同主題的大型活動,每個月舉辦1-2次規模較小的活動,活動地點設在市區的公園、文化廣場等公共場所。截至目前,“北京農業在社區”已舉辦若干次,受到廣大市民歡迎,提高了北京農業在市民中的影響力,推動了城市與農業相融、農業與社區攜手、市民與農民相知。

  宣傳成果,讓市民全面認識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

  自2003年北京率先提出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以來,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涌現出了一大批亮點紛呈的成果:

  通過打造精品農業、特色農業和各類品牌農産品,首都主要農産品有效供應和應急供應保障能力穩步提高,讓首都市民的菜籃子不乏各類鮮活安全農産品。

  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讓京郊的好山好水、美麗田園、現代農業走廊成為市民節假日的好去處,拓寬了北京市民生活的幸福空間。

  發展“綠色、節水、高效”的現代農業,使農業成為“綠色北京”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改善提升了城市的生態環境。

  高科技農業、數字化農業、現代化植物工廠……加上各種內容豐富的農業展會,又使北京的農業成為了全國農業科技展示和示範的窗口。

  這些成果不僅體現了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在“生産、生活、生態、示範”的四個功能,也顯示了北京的農業與城市發展緊密相連,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北京農業在社區”系列主題活動,就為向市民宣傳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成果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讓廣大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體驗‘會行走的農業、會微笑的農業、會舞動的農業’,感受農耕文化的樂趣,讓農業真正走進城市,讓居民充分享受成果。”北京市農業局副局長馬麗英説。

  據了解,“北京農業在社區”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擺放宣傳板、利用多媒體等多樣形式,系統介紹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生態、生産、生活、示範四個方面的功能,介紹京郊系列示範園區、景觀農業建設成果,宣傳農民的主體地位、農村的戰略地位和農業的基礎地位,讓市民切實感受到農業為城市環境治理、市民居家生活、維護公共安全、傳承農耕文化等多方面的服務價值,提高北京農業在市民中的影響力。

  在石景山八角文化廣場舉辦的陽臺蔬菜知識講座,通過實物展示、專家現場種植示範、發放種植手冊、介紹陽臺農業,吸引了不少市民購買“陽臺蔬菜套種”,回家動手體驗盆蔬菜,為家庭增添生活情趣。一位姓孫的女士説:“我想和女兒一起,在家裏種點朝天辣椒,讓她學會觀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會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

  搭建平臺,把北京名特優農産品賣到社區

  “北京農業在社區”系列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搭建京郊優質農産品展示銷售的平臺。通過北京市農業局遴選出來的誠信經營、信譽良好、産品優良的京郊涉農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攜帶質優、價廉的農産品進社區展示和銷售,組織有合作意向的市民洽談交流,宣傳推介優質産品、優秀企業和優良品牌。

  這個平臺是一個市民與農企互動的平臺,讓市民不用出遠門就能買到品質有保證、價格又實惠的優質農産品。除了常見的蔬菜品種外,還有大興的西瓜、昌平的草莓、懷柔的板栗、房山的核桃、延慶的小雜糧等眾多京郊應季特産供市民選擇購買。

  活動舉辦至今,共計有20多家京郊涉農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展,由於是直銷,商家省掉了中間環節,降低了銷售成本,同樣的産品,價格要比外面市場上便宜兩成左右,因此,每次展銷場面都十分火爆。

  為了迎合當下農産品電商發展潮流,近期“北京農業在社區”在日壇公園舉辦一場以“暢享農業新生態、電商服務零距離”為主題的大型公益活動,16家農産品電商帶著各自的特色農副産品,在活動現場與市民零距離互動。許多市民拿出手機“掃一掃”關注了電商的微信號,方便以後網上直接購買。“沒想到北京還有這麼多靠譜的農産品電商,以後想吃新鮮蔬菜手機上就能下單買了,這多方便。”在海澱區一家網路公司工作“85後”的小劉告訴記者。

  科普農業,讓市民現場接受農業教育

  繁忙的都市生活需要加點“料”,而農業在當下已經走進了許多北京市民的生活:在陽臺上種上幾盆蔬菜,感受農業生命給生活帶來的樂趣;或到郊區租塊地種,體驗下當一把農民的感覺;或在網上訂購新鮮農産品,坐等送貨到府後大快朵頤……

  農業給市民生活帶來調劑,隨之出現的是由於不少市民缺乏對農業的了解,使農業給市民的生活倒添了煩惱:陽臺蔬菜怎樣種得好,如何辨識農産品品質安全……這意味著,政府有必要向廣大市民科普農業知識,以及宣傳相關的農業政策、法律法規。

  “北京農業在社區”活動就搭建了一個農業科普的平臺。舉辦的每次活動,都組織邀請涉及種植、土肥、植保、農機、畜牧、水産、動物防疫、農産品品質安全等方面農業專家現場諮詢,面對面解答農産品品質安全、“三品一標”認證、陽臺農業、寵物飼養、病蟲害防治等市民關心的問題,還發放市民關心的寵物飼養、農産品品質安全和12316農業手冊等資料,幫助市民學習農業知識。

  家住豐台區宋家莊社區的市民劉先生就是享受專家免費服務的眾多市民中的一位。作為觀賞魚愛好者,劉先生家中養的一條錦鯉和幾條熱帶魚生了病,自己又不懂如何治療,心裏幹著急。恰巧,他趕上了在宋家莊社區活動中心舉辦的以“休閒漁業進社區”為主題的“北京農業在社區”活動,北京市水産技術推廣站的專家聽完他的問題,親自登門做了指導。“可算是找著明白人了,專家不僅解決了問題,還給我講了許多養魚注意的知識,十分實用。”劉先生説。

  每次的“北京農業在社區”活動,專家諮詢臺前總是圍滿市民,“市場賣的大米怎麼辨別是陳米還是新米?”、“喂貓時不小心被貓咬出血了,要不要打狂犬病疫苗?”、“陽臺種的菜葉老是蔫巴,是咋回事?”市民的問題五花八門,專家都一一耐心細緻的回答,受到市民好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