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堅守怒江大峽谷的“帶頭人”

  • 發佈時間:2015-07-06 03:31:5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白靖利

  “一定要依靠群眾,和老百姓在一起,從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的工作才能做好。”他説。

  雲南貢山和福貢,集“邊疆、民族、貧困、高山峽谷”于一體,為修通獨龍江鄉連接外界的公路隧道,改寫獨龍族這個特少民族千年來幾乎與世隔絕的歷史,他四處奔波、一線指揮;在保護好怒江綠水青山的同時,他大力發展特色生態産業,讓昔日的貧困村成為全國聞名村。

  “用心、用情、用力”,是他多年來的工作寫照。他,就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委書記李紅文。

  用心:一年零八個月走遍53個行政村

  “山路十八彎,怒江有七十二道拐。”這是當地老百姓對怒江險要地貌的直觀描述。

  到福貢任職後,李紅文用了一年零八個月時間,走遍了全縣53個行政村。而在貢山,儘管離家只有兩個多小時車程,但沒有特殊情況,李紅文總是深入鄉村、農戶、企業和學校進行調研。

  獨龍族過去住著人畜混居的簡陋房子,李紅文與當地老百姓一起商量,蓋上了漂亮的民居,既保留了獨龍族的風貌和特有習慣,又安裝了現代化的設施。

  福貢縣通村公路不暢,缺資金沒項目,李紅文創造性地提出了“政府出機器,百姓出勞動力”的方法,為每個鄉鎮購買挖機和推土機,將老百姓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年時間,全縣幹部群眾擰成一股勁,愣是在懸崖峭壁遍佈的村組間修通了170公里的通村公路。

  用情:“他們的渴望就是我們的責任、動力”

  世居在獨龍江鄉的獨龍族,是新中國成立後才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的人口較少民族,千百年來一直被高黎貢山擋在峽谷深處,每年都有半年時間大雪封山,與外界隔絕,惡劣的自然條件使這裡的經濟非常落後、群眾生活極度貧困。

  2008年10月,李紅文到貢山擔任縣委書記,每次下鄉他都發現,老百姓迫切的願望一是修路,二是蓋房,三是脫貧。“他們的渴望,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的動力。”李紅文説。

  為此,他走村串寨,多次到獨龍江鄉調研了解,並積極向上級部門提出對獨龍族全方位幫扶的建議。

  2010年,雲南省作出決定,實施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項目。李紅文擔任綜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為了規劃好項目,使扶貧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他走遍了獨龍江的村村寨寨,訪民情,掌握第一手資料。

  2013年9月,李紅文離開貢山縣時,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項目已基本完成,穿越高黎貢山的獨龍江隧道即將全線貫通,半年大雪封山的歷史將永遠畫上句號,獨龍族群眾正逐步走上幸福新生活。

  如今,獨龍江畔草果飄香,一幢幢農家小樓拔地而起,平整的柏油路通向各村各寨,獨龍族人和城裏人一樣享受上網、通話、看數字電視的現代文明生活……

  用力:讓老百姓真正擺脫貧困生活

  從貢山到福貢,工作地點變了,但是肩上的擔子沒有改變,對群眾“用心用情用力”的作風也沒改變。“我們這裡貧困面比較大,貧困程度比較深,經濟資源也比較少,致富基礎也比較差,必須一步一步地來。”

  針對貢山和福貢的縣情,李紅文提出“一草兩樹”林果産業和峽谷生態農業産業發展模式。他心裏有打算:為實現短期脫貧,要組織發動勞動力轉移到外面去打工;中期來看,要發展週期相對較短的畜牧業;從長期來看,必鬚髮展種植、旅遊等産業。

  李紅文離開貢山前的2012年,貢山縣生産總值、每人平均生産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2007年他剛到貢山時增長了2.3倍、2.2倍、2.92倍、2.2倍和2.48倍。在福貢,到今年全縣已經累計種植草果30.3萬畝、核桃47.2萬畝、漆樹6萬畝,生態産業初具規模。據新華社昆明7月4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