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小説臆想中美大戰 理由牽強脫離現實

  • 發佈時間:2015-07-04 07:21: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一本描述中美大戰的美國小説《幽靈艦隊》一經發行,便引起不少美國媒體注意。對於書中假想的中美未來戰爭場景、網路戰爭以及高新武器大比拼,一些人讀後連稱“精彩和過癮”。

  但許多嚴肅和冷靜的觀點指出,這本小説與以往臆想中美大戰的小説一樣,同樣存在一個難以克服的硬傷:書中關於中美爆發戰爭的理由實屬牽強,完全脫離現實。

  《幽靈艦隊》之所以受到特別關注,與本書的兩名作者有很大關係。作者P·W·辛格是研究21世紀戰爭的專家,之前出版過暢銷書《戰爭連線》。另一名作者奧古斯特·科爾專長分析國家安全事務,曾經擔任《華爾街日報》的軍工行業記者。

  作為安全領域的專家,兩人非常熟悉美國國防發展的現實情況,並將其巧妙地融入《幽靈艦隊》的構想和創作之中,很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比如,作者在小説中假想,面對中國“偷襲珍珠港式”的襲擊,美國近年來耗費鉅資研發的高精尖武器,包括F-35戰鬥機和瀕海作戰艦,因為過度依賴電腦技術且未經過實戰檢驗,最終遭遇慘敗。美國只能依靠一支裝備老舊的預備艦隊。

  而在現實中,無論是F-35戰鬥機,還是瀕海作戰艦,都在研發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引發外界對其真實作戰能力的擔憂。這一點正好與書中內容相互呼應,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間。

  可以説,兩名作者最大優勢在於豐富和紮實的專業知識,熟悉國防領域的政策和技術,從而能夠在這一基礎上發揮創作,構思出一部情節複雜、看似基於現實的小説。

  但路透社專欄作家馬修·高爾特認為,這部小説在一個基本問題上缺乏説服力,那就是中國為什麼要與美國交戰。小説給出的理由過於牽強,中國被粗暴地定義為“邪惡勢力”,為要成為全球霸主和控制太平洋貿易通道,首先攻擊美國。

  高爾特表示,這種假設與當前地緣政治現實相去甚遠,只是“小説中讓各方交戰的討巧做法”。

  學界普遍認為,由於中美經濟相互依存,兩國不會走向戰爭。《幽靈艦隊》在前30頁裏不厭其煩地攻擊這種觀點,卻沒有給出讓人信服的理由,而是隨便假設了一個經不起推敲的場景。

  《幽靈艦隊》假想,在中東出現災難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能源出口國,而中國變得更加軍事化。兩國各自拓展自己的貿易區域,中國則從美國進口所需的大部分能源。隨後,中國科學家在馬利亞納海溝發現巨量天然氣資源,能夠借此擺脫對美國的能源依賴。更糟糕的是,中國軍方讓政治領導層相信,中國已經無法再拓展貿易區域,除非從最大的競爭對手美國手中奪取。最終,中國首先發動了戰爭。

  實際上,近年來炒作“中美爆發戰爭”的書籍並不少見。然而,只要這些書籍無法認真回答戰爭為何爆發這一根本問題,“中美大戰”就不過是作者或書商的噱頭。畢竟,借中美大戰話題,提升關注度和銷量,符合美國部分人士的心態,有時可能確實有效。

  然而,記者3日在亞馬遜網站上查詢發現,這本6月30日發行的《幽靈艦隊》評分並不高,只有3.5個星,不少讀者在留言中給出負面評價。可見,這次“中美大戰”話題不太奏效,讀者似乎也對類似炒作有了免疫力。

  小説最終只是小説。記者發現,在《幽靈艦隊》小説的網站上,一條評論給了本書一個相對準確的定位:“一本有趣的夏季讀物”。(張偉)(新華社特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