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的精神力量
- 發佈時間:2015-07-03 19:29:00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每當傾聽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等抗戰歌曲,總讓人激動不已。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的日子裏,人們無不懷念這位以音樂抗戰的文化英雄。
冼星海出生在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一個漁民家庭。幼年失去父親的冼星海,不負母親含辛茹苦撫育的厚望,以優異成績考入嶺南大學。進入大學的冼星海如饑似渴學知識,展現出了他天才般的音樂才能。這種才能,通過他的創作,表達出對貧民的愛憐,更透著對剝削者的憎恨。他立下決心,要以歌聲喚醒那些忍受欺淩者麻木的心靈,要以歌聲喚起人們反抗壓迫和侵略的鬥志。他的曲,他的歌,好似強烈的電閃,穿擊到醜惡政府與腐朽社會的痛處。由於校方不見容這種“異類”思想,他被學校開除了。失學的冼星海,沒有失去以歌為刀槍的信念,他又去北京和上海求學音樂。幾年的艱辛求學,他在汲取華夏音樂精華的基礎上,遠赴法國學習深造音樂。
法國音樂早已讓他著迷。那是法國大革命産生的“愛國者”、“自由共和國公民”、“徒工”、“警衛”、“鞋匠”等署名的流行小調、民歌、舞曲和歌劇咏嘆調,這些歌讓他熱血沸騰。更讓他興奮不已的是那些記述法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後內心的歡悅與對未來革命充滿豪情的《一切都會好》、“把貴族吊在燈柱上”“把貴族統統吊死”等詞句的《民族鐘鳴》的曲和歌,還有那代表法國大革命戰鬥精神的經典歌曲《卡馬尼奧拉》和在民族危亡嚴峻時刻法蘭西兒女奔赴戰場為祖國而戰的《馬賽曲》。他感到高昂的歌也是武器,它足以成為強大精神力量,喚醒和鼓舞人們為了自由和獨立奮勇向前的信心。他要繼續追求以歌為夢的人生理想。
法國是音樂的熱土,最歡迎有遠大夢想和心懷激情的人。冼星海投身巴黎音樂學府,友人資助了路費,可口袋裏沒學費和生活費。他在餐館和理髮店打工湊學費,終於跨進了巴黎音樂學府。對音樂的癡迷,使他走近了夢想。他學到了豐富的音樂知識,得到了名家的指導,領悟到了法國革命歌曲的魂靈所在。
冼星海的音樂才能和成就受到導師的欣賞,導師勸他留在巴黎做音樂家,那優厚待遇讓人很難不動心。而星海看到自己國家正遭日寇侵略而國破家亡,太需要法國大革命這樣充滿豪氣的歌來鼓舞人們的信心,太需要能夠激勵千萬民眾攜手並肩的救亡的歌,並且用歌去鼓舞更多的人拿起武器,衝上敵陣。法國人創作了《馬賽曲》,他要創作出中國的《馬賽曲》,他要參加到國家的救亡洪流中。他堅信音樂能救國救民族。他的選擇讓導師失望了,最終在炮火中回到了上海。因此,中國多了位音樂抗戰的勇士,他把滿腔的音樂熱血,傾注到了救亡音樂創作上。前線需要歌,他要做奮不顧身的音樂戰士。被法國大革命音樂感染深刻的冼星海,胸懷音樂救亡的情懷,一往深情地把精力放到抗戰救亡音樂的創作上。他想為國家救亡與民族復興寫出令人心潮澎湃的歌。由此,一首又一首抗戰歌曲和救亡音樂,從他情感深處飛奔而出,很快傳到了抗戰的前後方,成為救國救亡的戰鼓和號角。
日寇侵略的戰火在猛烈燃燒,他在醞釀創作更多催人奮進的氣吞山河的歌。這時有片熱土在召喚他,他感到這將是他音樂創作的樂土,這個地方就是延安。於是,他來到了延安。延安熱血沸騰的革命生活,讓他的音樂靈感噴涌而出。他寫了《救國軍歌》《戰歌》等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團結抗日的堅強意志。之後他又到了武漢,一方面組織和指揮群眾歌咏活動,一方面進行緊張地創作,一系列的作品反映了抗戰初期中國人民高昂的戰鬥精神。如《遊擊軍》《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等歌曲。
他創作的一系列抗戰救亡歌曲相繼問世,即刻成為延安一道道耀眼的精神之光,使人在困苦中興奮,在彈雨中無畏,在迷茫中憧憬。《黃河大合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它以黃河咆哮的勇猛氣勢,高昂地表達出了革命者在國家危亡時刻發出的如獅的怒吼、如雷的咆哮和不做亡國奴的吶喊。這首經典之作,鼓舞了千百萬熱愛中華的熱血青年,也讓千百萬戰士勇往直前衝向兇殘的敵人。
《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痛斥侵略者的殘暴,反映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抗日戰爭的悲壯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鬥號角,從而塑造了中華民族巨人般的形象。其音樂創作,凝聚了冼星海卓越的才華,是一部中華民族解放運動的音樂史詩。它以雄渾的氣魄,熱情奔放的旋律,刻劃出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進行著堅苦卓絕的武裝鬥爭的集體英雄形象。他的《生産大合唱》以清新活潑的音調,表現了抗日根據地勞動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革命而努力生産的朝氣蓬勃的形象。他的《九一八大合唱》,表現了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爭取勝利的決心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一時期他還創作了歌劇《革命進行曲》《滏陽河》許多歌曲作品。特別是他的《黃河大合唱》與《二月裏來》,成了鼓舞人民奮勇殺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冼星海在上海,在延安,實現了他成為音樂戰士的夢想,雖然他病逝時僅僅四十歲,可他創作的不朽之作,永遠留在了歷史的長河裏。
從青年時離開故鄉的冼星海,再也沒有回到過那星星片片連成“海”的美麗的南沙區欖核鎮湴湄村。家鄉人惦記著他,也為有他這位了不起的人民音樂家而自豪。南沙區欖核鎮政府把冼星海“接”回了家鄉,是把他精神的魂魄“接”回了家鄉,那是在湴湄村頭修建的“冼星海紀念館”。這位偉大音樂家多難而不凡的人生經歷,給人印證了一個人成就夢想的路,只有與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結合才能産生偉大壯舉。
冼星海,中華民族的音樂驕子,他的歌曲永遠閃耀著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的精神光芒。
(作者為文化學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