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共同創造一個新潤和

  • 發佈時間:2015-07-03 09:31:1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周紅衛,1989年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電腦係,有多年國外軟體外包資歷。1998年創立南京雲潤資訊系統有限公司。2006年公司改制,成立了江蘇潤和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他個人也被選為南京市政協委員,2011年撰寫的"關於建設更高水準的軟體名城的一些建議"提案被評為南京市優秀提案。個人先後獲得中國服務外包10年成就人物、中國軟體企業出口(外包)成就人物、江蘇省青春創業風雲人物、"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計劃"拔尖人才培育對象、南京市軟體産業十大領軍人物、雨花臺區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等榮譽稱號。

  回顧過去的9年,潤和人以獨到的眼光、不凡的勇氣與智慧,以辛勤的勞動和拼搏精神鑄就了公司的輝煌。從不到200人壯大到今天的3700多人,2015年底將接近5000人,並在全球空間進行了初步的戰略佈局。9年來不斷有優秀的團隊通過各種形式加入與我們同行:日本東京團隊、美國矽谷團隊、波士頓團隊、新加坡物流團隊、新加坡數位團隊、西安團隊、無錫開拓團隊、北京金融本部和捷科團隊。我們還正在張開懷抱、翹首期待著北京聯創智融團隊的來到。9年來,我們從低端國際外包轉型發展到高端化,拿下了只與世界五百強IT企業直接交易的豐田汽車;從國際外包轉型發展到國際、國內互動;把開發日本電信運營商移動網路監控系統的經驗,成功應用到國內電力行業變電站監控産品;利用國際移動應用技術項目基礎,僅用3年時間打造成功了在中國有競爭力的移動終端事業團隊;從IT技術服務外包遍地開花轉型發展到專業聚焦,與YUM一起十年磨劍,使我們餐飲連鎖軟體服務能力在中國屈指可數;更令人興奮的是我們聚焦金融行業終於夢想成真。我們不能忘記的是,在全球靠“賣人頭擴規模”的軟體外包業發展至今近20年,潤和人始終異類地堅持通過軟體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提高每人平均附加值,謹慎地擴大公司員工規模,走出了比較成功的有潤和特色的發展道路。

  如果説“潤澤天下、和諧社會”是我們潤和人一輩子的使命的話,那麼“潤和奮鬥者精神”恰恰是9年來每個潤和人辛勤勞動汗水的結晶。甚至在2006年改制前幾年,老潤和就經歷過非典隔離、DOCOMO項目等磨難。我們有“17勇士”除夕故事,有暈倒客戶現場的“女漢子”,有與肺結核患者同居兩個多月的“純爺們”……為此2006年春在三亞共同經歷感悟“老鷹重生”訓練的幾十名同仁就成為了過去9年潤和大發展的技術和業務骨幹。

  “尚變、趨實、貴中”的行為準則,是我們9年來的又一種感悟。我們寧願成為因變革而死在沙灘上的烈士而不願做溫水中的青蛙;我們盡情地借勢、造勢或即便虛張聲勢來突破IT技術思維而走近客戶、為客戶創造真正的附加價值,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該著陸時就著陸,不做天上的浮雲;我們用“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來思考管理和經營之大道,來改變每一個技術出身的人非0即1的工程師思維。

  因為有了這些,9年來,潤和連續多年被評為國家重點規劃佈局軟體企業、獲得國家省市無數榮譽稱號。特別是自2012年在創業板上市以來,公司用“專業化聚焦戰略”和“資本助力”兩個抓手加速企業發展,至今公司市值已經接近150億規模,提前兩年半實現了我們的部分階段性計劃目標。潤和軟體已經成為區域內或行業某些領域的龍頭企業,成為南京市甚至中國的驕傲。

  接下來的9年(自2015-2023年),潤和的發展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全球資訊革命與“軟權力”建設,給我們提供了環境許可;中國過去改革開放30年走完了發達國家100年工業革命之路步入後工業時代的第一個階段,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堅實的經濟許可;“四個全面”佈局、“網際網路+”以及“一帶一路”和轉型升級的國家戰略,又給我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現代空間許可。這些使我們在國內市場機會無限寬廣,也使我們的國際化思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堅實。面對發展機遇,潤和已經積聚了一定的優勢:近期國家努力通過資本市場的繁榮助推經濟增長與産業升級,潤和“資本助力”這個後發優勢在將來幾年仍然會強勁地發力;公司近年的“聚焦戰略”初見成效;金融事業板塊實現年內進入中國Top5已經沒有懸念;公司一直不斷地吸引更多更優秀的人才成為我們的同事,20多名總監以上幹部40%是3年內引進;10位總裁辦公會成員中一半是兩年內加盟;軟體行業的通病得到初步治療——現代企業領導力與管理力在快速提升,專業主義者人才隊伍已具相當規模。

  誠然,在潤和企業發展恰遇重大機遇、潤和人胸懷更大理想與使命的同時,我們同樣面臨巨大危機。而真正的危機來自於我們內部,來自於我們自己。我們有的同事沉浸于資本運作所帶來的暫時繁榮而沾沾自喜;有的同事麻木在“上市後遺症”中而不思進取或在績效體制中目光短淺;我們有的幹部大局意識不強,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圈、小框框;有的幹部因為無法突破能力瓶頸而效率低下;更加嚴重的是我們一些同事因為“外包思維”和“工程師思維”的慣性依舊,無意中成為企業變革的阻力;我們仍然時常困擾于外包模式之中,不突破就會面臨溫水煮青蛙的危險;我們的業務因為不夠聚焦而無法“力出一孔”;我們的利益分配機制正在固化、老化而抑制著優秀人才從基層涌現的良性局面,官僚主義、本位主義普遍存在且較為嚴重。

  面對機遇,我們必須肩負使命,正視危機,奮起趕超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行業優勝者。為此,我號召全體潤和人一起來用3個3年,共同創造一個新潤和,即自2015-2023年,用3年一個臺階把潤和打造成為國際知名的軟體服務品牌企業,為中華民族做更大的貢獻,使“潤和奮鬥者”更加充分分享中國強大和潤和成長的成果,使每個潤和人都能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股東得到更好的回報。具體來説,第一個臺階(2015-2017年),跟隨中國“四個全面”佈局、“網際網路+”戰略,發揮我們的核心競爭優勢,在相關領域,迅速擴大我們的市場佔有份額,做到中國一流;第二個臺階(2018-2020年),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所涉範圍,加快這些國家與地區的國際佈局和業務的開拓,做到該國際區域內的一流;第三個臺階(2020-2023年),以國內外聯動、互相促進與拉動機制,建立國際一流的軟體人才創業平臺、一流的決策與運作機制、一流的軟體技術能力、為客戶提供一流的軟體服務,做到真正的國際一流。

  在新潤和的創造過程中,第一個3年尤為重要。為創中國一流,我們要繼續認真落實截至2017年的經營規模、行業地位、技術與人文底蘊積累等方面的既定目標:用科學和務實的精神建立一個內生的高效決策與運作機制;建立能夠有序調整內部股東構造的機制;建立一套選拔並培養年青一代管理者的機制;理性評估併合理調整影響創新與發展的分配體系;構建能夠生根落地、傳承並弘揚潤和文化的機制;以明確的聚焦戰略、技術戰略和先進的技術管理,有效的專業化、低成本與差異化的策略,實現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技術、市場與效率的趕超。這個階段的最大成果將使潤和走上現代企業正確的軌道併為我們今後的兩個臺階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個3年,是公司自第一個9年發展階段向第二個9年發展階段過渡的關鍵期,這個過渡期不可能是平滑的,而是一場需要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的結構性裂變與切換,過程中一定會伴有階段性的轉型陣痛。這場轉型將會越來越觸及到每一個事業單元、每一個人、尤其是每一個幹部。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認識和心裏準備。

  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要看清在現實與目標之間的差距。我們依然存在著專業知識結構和科學思維方法上的明顯缺失和巨大落差;我們在第一階段賴以成功的經驗和手段並不能繼續支援我們將企業推向一個更高層次與水準的發展階段。第二階段的轉型將是全局性、非線性、顛覆性的,是對每一個人思想意識、知識結構與行為方式的根本性調整。

  其次,在認清自身不足的基礎上,我們一定要學會尊重客觀規律與專業知識,養成從未來思考現在的意識習慣,每個人都要真正解放思想,自我清零,保持空杯與初學者心態,積極學習,自我突破,不要在前進的過程中被過去的經驗所束縛和羈絆。

  最後,我熱切地期望每一位同仁積極投身於下一個9年創造新潤和的火熱實踐中。以往的潤和,正是每個員工用自己樸素而平凡的工作支撐起了公司最堅實的夢想軌跡,公司才能在自我否定的轉型裂變中保持前進的勇氣。如果沒有大家的積極參與,沒有大家的價值認同,我們的任何變革都將是無源之水,我們業已取得的所有成績都將暗淡無光。未來的路依舊漫長,前進是我們唯一的方向,創新是我們不滅的靈魂。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只要我們有堅定的志向,無論多遠的地方,我們都一定能夠到達!這是公司對大家的期許,這是公司對大家的承諾。

  (本文選自周紅衛給全體潤和人的公開信,寫于2015年5月·美國矽谷)江蘇潤和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周紅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