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石油價格下降:非洲誰家歡樂誰家愁?

  • 發佈時間:2015-07-03 15:15:00  來源:商務部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此前幾年,世界原材料市場價格一路走高,這使高度依賴原材料出口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在經濟發展上獲得了巨大動力。但如今,該區域也不得不妥善應對石油價格下降帶來的效應。法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針對45個非洲國家進行了篩查,結果證實各國受影響程度差別甚大。其中,有3個國家的經濟具備短期和長期內都可實現增長的要素。他們從世界原材料價格下降和自身經濟多樣化格局中受益。

  13個國家受影響較小

  自2008年以來,非洲經濟實現了5%的年均增長,高增速得益於下列有利因素:每人平均收入水準基數相對較低利於彌補經濟差距、外部投資增加、政治格局更加穩定、大量外債獲得減免等。前幾年原材料價格保持高位也使依賴於此的非洲國家從中獲益。燃料(石油為主)出口占非洲國家出口總額的53%, 遠超排名第2的礦産、金屬及寶石類17%的佔比,食品和農産品佔11%,排名第3。對尼日利亞、查德、赤道幾內亞和安哥拉等國而言,燃料出口占出口總額的60%到100%。

  因此,隨著世界原材料價格大幅、持續下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整體經濟形勢變得更加脆弱。有些國家是非可再生資源凈出口國(如石油和原礦石,這一類産品價格經歷了過山車式的下跌);另一些國家則是可再生資源凈出口國(食物和糧食作物産品為主,這一類産品價格下跌幅度有限),不同國家之間,因出口産品性質不同,受到的影響也呈現天壤之別。對於45個被研究國別的得分,我們可以看到,有13個國家受影響較小,他們是:衣索比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烏干達、馬拉維、維德角、肯亞、蒲隆地、塞席爾、中非、模里西斯、坦尚尼亞、史瓦濟蘭和多哥。這些國家出口産品價格的降幅要小于進口産品價格的降幅,因此從中獲益。

  大贏家:肯亞、衣索比亞、烏干達

  為更加準確地評估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長期內可能遇到的經濟風險,法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專家將經濟多樣化列為重要的參考指標。經濟多樣化對降低脆弱性、確保長期經濟增長和增加對抗外部衝擊的能力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只有衣索比亞、烏干達和肯亞等三個國家的經濟多樣化程度令人滿意,也確保本國經濟不會受到短期內石油價格下跌帶來的負面影響。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上述國家保持經濟快速增長具有良好前景,2014年,經濟增長率平均達7%,可與“中國速度”一較高下。

  對於衣索比亞和烏干達而言,製造業成為經濟多樣化的臺柱,其快速發展得益於成功融入世界價值鏈(其模式是借鑒了此前東南亞地區的經濟騰飛模式)。2000年至2013年,出口貨物種類增長了三倍,已超過了百種。農産品加工業和紡織業成為推動經濟多樣化的主要産業。

  盧安達本也符合經濟多樣化的標準,但此次卻受到了原材料價格下跌的影響,因而沒有被歸為“贏家”行列。

  肯亞選擇的發展模式是基於服務業(超過GDP60%)。與其他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體不同,肯亞沒有將重心放在商貿、運輸、倉儲和公共服務上,而是著重發展通訊(尤其是手機銀行),並憑藉廉價優勢將服務推廣至企業客戶端。

  肯亞成為唯一一個既能在相對高附加值服務業領域(運輸、通訊和金融服務)實現規模增長,又在服務出口領域實現增長(服務業出口值佔出口總額40%以上)的國家。

  總之,對於這一研究成果也要客觀看待。法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朱利安·馬賽裏表示,“儘管形勢預判良好且增長潛力不容忽視,但這不代表毫無經濟風險。該區域政治穩定性依舊脆弱,基礎設施不足也是公認的缺陷,另外,經常賬戶赤字保持高位和公共債務不斷增長也可能帶來風險。”(文章來源《深度非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