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承絲路薪火,築互聯通道,行持續發展之路

  • 發佈時間:2015-07-02 17:59:42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光明網訊 6月26日至27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全球智庫峰會由“開幕式、兩大平行綜合論壇和六大平行專題論壇”組成。其中專題論壇六之巔峰對話,將聚焦“全球可持續發展--市場的力量”這一主題,關注如何利用市場的力量推動可持續發展。以下是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的發言內容:

  面對當前全球可持續發展挑戰,中國傳承古絲綢之路精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沿線互聯互通建設,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也為企業帶來了發展新機遇。

  一、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一 傳統經濟模式難以維繫,亟待建立新商業文明

  進入新世紀以來,人類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經歷了多重矛盾與挑戰。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受到各種問題制約,經濟問題找不到出路;氣候變暖、生態失衡、貧困問題、人口問題等全球性問題不斷出現;同時,宗教矛盾日益突出,恐怖活動愈發猖獗,全球安全問題日益嚴峻,國際社會發展走到了十字路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與商業模式難以維繫,人類要持續發展,需要建立新商業文明。新商業文明是能兼顧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商業模式,承擔與企業相適應的社會責任,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 全球化競爭加劇,亟需拓展國際新市場

  隨著世界市場日益開放和全球化日趨明顯,企業不但面對著國內同行的競爭,還面臨著外國同業的挑戰;不但要爭奪國內市場,更要開拓廣闊的國際市場。如果只盯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而缺乏全球化的視野,就將面臨著失敗的危險。特別是在金融危機後,企業面臨著産能過剩、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不成功便成仁”,必須獲取核心的科技資源、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巨大的海外市場。因此,鼓勵和推動國內富餘生産要素、生産能力在全球範圍內流動和配置,並從世界範圍內引進稀缺的戰略資源、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對於一個國家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為可持續發展帶來新機遇

  面對全球可持續發展挑戰,中國以首善其身、兼濟天下的大國胸懷,傳承併發揚古絲綢之路精神,高屋建瓴地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致力於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為全球發展注入了活力。

  一 絲路文明薪火相承,絲路精神亙古彌新

  2100多年前,中國開闢了一條橫貫歐亞、綿延萬里的偉大商路——古絲綢之路。隋唐之後,大運河的串通將古絲綢之路拓展延伸到海洋,進一步將地中海周邊及中亞文化和中國內陸的文化聯接起來。“駝鈴聲聲,舟楫相望”,千百年來,古絲路精神薪火相傳,促進了東西文化交流及沿線各國繁榮發展,引領著人類文明不斷向前。如今,面對復蘇乏力的全球經濟形勢,紛繁複雜的國際和地區局面,“計利當計天下之大利”、“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尤為重要,這是人類需要的新商業文明。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沿線各國開展更高水準、更深層次合作交流,構建互聯互通網路,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發展,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二 新絲路涵蓋亞歐非,市場蘊藏潛力無限

  從地理位置上看,“一帶一路”發端于中國,貫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及歐洲和非洲部分區域,東牽亞太經濟圈,西係歐洲經濟圈。據不完全統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達64個,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佔全球的63%和29%,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一帶一路”倡議改變了以往點狀、塊狀發展方式,旨在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連接亞歐兩大經濟圈,實現沿線國家全方位、立體化的“互聯互通”,將全面釋放區域經濟發展潛力,為各國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三、以互聯互通為起點,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議

  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倡議落地重要抓手。航空運輸憑藉高效、便捷的優勢,成為促進互聯互通的中堅力量。建議通過構建“空中大通道”,帶動相關産業可持續發展。

  一 大力建設亞歐“空中大通道”

  首先,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協作,在航權開放、時刻分配、特殊航線補貼等方面積極創新,支援更多往返歐亞國家間的直飛航班,鼓勵開闢更多亞歐國際航線,完善航線網路。其次,扶持發展沿線區域航空公司,打通缺失航段,暢通空中瓶頸,提升民航通達水準。第三,以航空運輸為核心,探索公路、鐵路、海路(港口)間多式聯運,建設亞歐通江達海的立體交通網路。

  二 以“空中通道”帶動旅遊、商貿、金融全面發展

  首先,深化亞歐旅遊合作,以“絲綢之路”等旅遊線路為紐帶,共同打造區域航空旅遊品牌。其次,支援亞歐航空公司增加貨運航班,形成以大型機場和航空口岸為依託的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同時發展國際保稅轉机、保稅加工業務,暢通亞歐航空商貿。第三,建立健全亞歐航空金融服務鏈,提供飛機租賃、擔保、抵押、融資、交割、航材進口、航油結算等一體化金融解決方案;組建民航投資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亞歐民航建設。

  三 以“空中通道”匯聚核心要素,發展臨空經濟

  首先,加強亞歐各國樞紐機場、支線機場建設,鞏固臨空經濟的發展根基。其次,以建設樞紐機場、支線機場為載體,培育發展亞歐臨空産業集群,建立健全亞歐航空供應鏈、産業鏈和價值鏈。第三,産城融合,逐步發揮經濟、交通、創新、宜居等綜合功能,大力培育發展臨空經濟區,實現人與産業、産業與城市融合發展、可持續發展。

  四、海航是互聯互通建設及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者

  創業20多年來,海航緊隨國家戰略步伐,已從單一民航企業發展成為境內外資産規模突破790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當前,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在亞歐互聯互通機遇下,海航提前佈局,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踐行可持續發展。

  一 航空先行:開航線、設航企,建設空中走廊

  目前,海航集團旗下航空運輸企業機隊總規模540余架,國內外航空公司22家,開通國內外航線超過600條,通航城市200余個,境內外年旅客運輸量逾6000萬人次。2014年,海航執飛東南亞、南亞、歐洲地區航線共計1708個往返航班。此外,海航先後收購了法國藍鷹航空、土耳其myCARGO,並組建成立了福州航空、烏魯木齊航空等區域航空公司,全面參與推進亞歐空中交通走廊的建設。

  二 上下聯動:旅遊、航運、金融,促進商貿流通

  海航旅遊的服務網路遍佈亞歐多個國家和地區,2014年接待中國赴歐洲遊客數量達10萬人次,市場佔比3%。海航酒店在境內外擁有和經營酒店400余家,客房近8萬間。其中,控股的西班牙NH酒店,是歐洲第三大、全球前20強的酒店管理集團。海航物流的航運業管理運營各類船舶近40艘,自有船舶比例超80%,散雜貨年運輸能力約2000萬噸、油輪年運輸能力約500萬噸。海航資本以租賃、保險、信託等業務為主,並擁有投資銀行、證券、銀行、期貨、基金、保理等傳統及創新金融業務,已實現金融全牌照經營。

  三 臨空經濟:構建産業集群,培育區域競爭優勢

  海航充分發揮自身的航空運輸優勢,利用巨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資訊流等資源,在中國海南海口、湖北武漢等地率先發展臨空經濟,引致周邊産業不斷調整、聚集,培育區域競爭優勢,探索出了“以速度經濟為核心、臨空指向明確、産業關聯緊密”的現代空港經濟發展模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