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伊朗女性熱衷鼻整形 小鼻子成身份的象徵

  • 發佈時間:2015-07-02 07:51: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最熱衷於做鼻整容手術?不是南韓,是伊朗。伊朗女人愛在自己的鼻子上動刀子,因為那裏是她們唯一能任性美麗的地方。

  【身份的象徵】

  走在德黑蘭街頭,你會發現,美女們通常配備三大時髦利器:頭巾、墨鏡、創可貼。其中,鼻子上那觸目的創可貼,最讓人困惑。

  那是鼻子整容的標誌。據伊朗《信仰報》報道,伊朗是全世界最熱衷於做鼻子整容手術的國家,德黑蘭被稱為“世界鼻手術之都”,每年約有20萬人在鼻子上動刀子,是美國的4倍,目的是讓鼻子變得更加小巧,或者鼻尖翹翹。

  做鼻整容術的並不局限于有錢人,賣服裝的,坐辦公室的,大學生,甚至十幾歲的孩子,都願意為鼻子上的那一刀勤奮努力,節衣縮食。

  很難想像,這種事竟然發生在伊朗。當局的態度頗為謹慎。2014年6月,伊朗國家電視臺德黑蘭頻道曾對做過整容手術的藝人實施封殺。

  西方媒體對於德黑蘭街頭的這道風景很是好奇。2008年11月,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做了一檔節目,稱“伊朗女人視繃帶為一種身份的象徵”。她説:“我有一個朋友做了鼻整容術,術後兩年,依然貼著創可貼。她這麼做,只是為了讓所有人知道,她的鼻子動過刀。”

  這樣的展示,讓許多伊朗年輕女子感覺好極了。

  【擋不住的天性】

  德黑蘭“世界鼻手術之都”的名聲始於1979年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之後。在一個伊斯蘭國家出現鼻整容手術風潮,證明了一點:數百年來,伊朗人對於美麗的追求孜孜不倦。

  有一種説法:強制性戴頭巾將女人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只留出面部這一小塊天地來呈現女人的美麗,因此,她們更加醉心於捯飭臉面,在這塊小小“畫布”上自由表達。

  一名伊朗婦女對英國《衛報》説,“以美麗身材、髮型、膚色引人關注,此乃人之天性,可頭巾遮擋了一切。所以,我們得在臉上展示‘藝術’,以此來滿足我們的天性。”

  在美國洛杉磯執業的伊朗裔整容醫生本傑明·拉菲説,過去50年裏,伊朗和歐洲在文化上有著密切聯繫。以歐洲審美觀來看,伊朗女人有許多令人羨慕的面部特徵:嫵媚的杏仁眼、高挑濃密的眉毛、明顯的顴骨。唯有鼻子不盡如人意,許多人因此願意手術使其變美。

  早在1979年革命之前,就有不少社會名人受歐洲影響,先行一步做了鼻整容術,其中不乏著名演員、歌手和舞者。革命之後,整容之風迅速席捲社會各階層,它幾乎成了伊朗人的成人禮。

  【審美同質病】

  社交網站“臉書”上有一個名叫“走近伊朗婦女”的頁面,致力於探討美的定義,分享美的經驗。近日,它推出一個活動——“秀出我的天然鼻”,號召伊朗婦女上傳自己未經整容的鼻子照片,以抗議日益趨同的“美麗標準”。

  網站創建者瑪麗亞姆説,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裏,如何讓亞文化中各種美的標準和傳統彼此共存,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她記得亞歷克斯·哈利的小説《根》中寫道,非洲大陸的黑人第一次見到歐洲白人時,覺得他們面色蒼白,醜陋不堪。在非洲人眼裏,扁鼻子就是美的標誌。直到後來,白人文化入侵成為主流文化後,黑人才因膚色成為被侮辱和損害的對象。

  隨著時間的流逝,種族歧視問題不再像從前那樣突兀,但另一種“歧視”卻悄然滋長:美麗變得越來越單調,每個人都以同一種美為標準,所謂“品味多元”正在日益枯竭。這種“審美同質病”不僅是伊朗的,也是世界的。比如,日本流行“大眼睛”,馬來西亞熱銷各種美白潤膚産品等。

  其背後,文化産業是最大推手。為迎合美容業的利益,媒體竭力推銷“標準化”、“正常化”的長相,試圖把世人的容貌硬塞進一個狹小的框架中。當這股勢力強大到某種“霸權”,你若長得不那麼“普世”,就會自我感覺好像少了點什麼。正如有人調侃的那樣,大眾長啥樣,文化産業説了算。

  瑪利亞姆説,“秀出我的天然鼻”活動並非反對整容,而是相信人們應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哪怕按照常規標準把自己變醜。重要的是,要讓人們聽到不同的聲音,尤其是非主流的東西。

  “我們反對的是控制我們生活的教條,無論是公開還是私下,”瑪利亞姆説,“如果‘保持天然臉’也成為一種教條,我們照樣批評不誤。”(唐昀)(新華社特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