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曹遠征:金融審計新職能發揮新優勢

  • 發佈時間:2015-07-02 06: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一個重要表徵,中國經濟開始出現高水準進行和大規模走出去同時並行。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首次超過外商直接投資可謂標誌。

  “走進去”是有風險的。作為防範風險的重要手段,審計要跟上。此次在對金融服務“走出去”業務的審計中,發現其在管理上存在薄弱環節,尤其在涉外融資項目、保險業務市場中,均表現出風險識別和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這些審計發現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中國金融服務剛剛邁出國門不久,人地兩生,經驗不足。但不容忽視的是,更大規模的涉外經濟活動還在後面。從這個角度上講,通過這些審計發現問題並提出建議,意義重大。

  首先,審計提示了金融機構的核心能力是風險管理,這是區別於一般工商企業。對於金融機構來説,管理風險需要苦練內功,提升風險識別能力,還要建章立制,合規合作。無論何時何地,金融機構都不能忘記這一點,因為這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

  其次,這也提示金融機構絕不能安於現狀。金融服務“走出去”面臨著不同的法律和習俗文化,不同的監管規則,需要掌握多種風險管理工具,尤其在境外市場常用的工具,與時俱進,與地俱進。

  審計中發現問題並不可怕,更不能因噎廢食。相反,金融企業應針對不足,找出對策,提升能力,才能達到對“走出去”金融服務審計的目的。

  與此同時,國家審計還能推動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也是此次審計署重點審計的領域。與一般的審計不同,除貸款利率上浮外,審計署發現“搭車”收費問題比較普遍。目前,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利息成本和非利息成本。從利息成本看,自2004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基本在60%至70%之間。雖然中間有波動,但幅度都不大,同時各銀行執行上浮利率貸款,佔比略有上升,但影響有限。因此,小微企業的融資貴主要反映在非利息成本上,主要是抵押物評估費、登記費、財務顧問費、諮詢費、審計費、查詢費、通道費、保險費等名目眾多的收費。此外,還可能存在一些隱含費用成本,如銀行要求企業存款,購買理財産品,開立賬戶等,換言之,違規收費是小微企業融資貴的癥結所在。因此,促使銀行合規經營,也成為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重要抓手。審計署的發現更證實了這一點,也會促進銀行進行整改。

  與此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審計署的上述審計發現意義還不僅局限於此,他還促使人們從更深層次上反思中國金融體制和結構上的問題。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

  一是為什麼銀行要收費,甚至違規收費?從金融學意義上講,利息除資金的時間價格外,就是對風險的補償,即風險溢價。低風險,低利率;高風險,高利率。小微企業可抵押的資産少,從而風險高,因此風險補償相應要大,即利率相對較高。在貸款利率管制的情況下,利率不能補償,只好“堤內損失堤外補”,收費就成為選擇。如果不能違規,巧立名目就成為常見現象。這也從一個方面説明瞭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當銀行有了自主定價權,根據客戶的風險特徵,用利率來覆蓋風險,不僅能極大地杜絕違規收費,而且規範化操作將使整個程式透明,客戶明明白白融資,從而有力緩解融資難問題,進而幫助降低融資成本。

  二是什麼是有利於小微企業的融資結構?從一般意義上講,之所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是其資本少,負債能力不強。在中國,企業的資本金一般不低於總資産的30%,而很多小微企業恰恰難以湊出這30%的資本金。由此,不僅融資貴,而且很可能是借貸無門。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困難,除了負債類(銀行)金融機構,更重要的是發展股權類金融機構,鼓勵風投、私募、新三板、創業板等直接融資手段的發展,以增加小微企業的資本,並由此改善小微企業的負債能力。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審計署審計的新意義,不僅僅是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發現問題來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也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審計的新功能。(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曹遠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