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莫讓養老金入市背負“不可承受之重”

  • 發佈時間:2015-06-30 06:32:40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齊航

  股指跌跌不休,市場人心惶惶。而在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有一則消息攪動著資本市場的一池春水,並被投資者視作政府穩定情緒和扭轉預期的托市之舉:萬億養老金將加速馳援股市。

  果不其然,昨日晚間,人社部和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露出真容,並開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依據這份徵求意見稿,養老金投資運營將突破觀念和體制的雙重禁錮,邁出入市的重要一步,投資股市的比例最高可達30%。

  截至2014年末,全國基本養老保險滾存超過3.5萬億元,加上補充養老積累的基金7600多億元,市場樂觀預計按30%投資比例計算,可為股市提供約1.3萬億元增量彈藥支援。萬億養老金被寄望甚篤的更重要原因在於,中國股市歷來被散戶情緒、短期資金、投機操作所主導,而養老金作為機構投資者,其所秉持的穩健、理性、長期投資理念,恰可優化中國股市投資者結構,為中國股市長牛和慢牛的實現增添砝碼。

  但在中國A股牛市陷入“中期調整”與“牛熊轉折”意見分歧的當口,對萬億養老金入市提速的價值和意義,尤須理性看待,審慎評估,切不可由其背負“不可承受之重”。

  首先,入市養老金的資金量級可能是被高估的。用足30%份額所能提供的1.3萬億增量資金只是理想化預期。從養老金入市的徵求意見稿來看,地方養老金將首先歸集到省級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再交由受託機構投資運營。因而能夠入市的,應該是地方上解至中央的部分養老金,打折後最終能夠進入股市的可能遠不及1.3萬億。投石入水之後能激起多大漣漪未有定數。

  更進一步而言,以中國股市真正實現脫胎換骨之前的“尿性”,入市養老金之杯水車薪,恐難成為二級市場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反倒可能將風險暴露在指數的大漲大跌之中。而作為寄託萬千民眾老有所依希望的養老金,安全性始終是置於首位的考量因素。這也就決定了其最有可能的投向並非小盤、題材、成長股,因為風險偏好過高;而是大盤、績優、藍籌股,但已進入工業化後期的中國經濟,已缺少盛産上述牛股的最佳土壤(可能是在2005年—2007年那一輪牛市)。而當下主要希望在於國企改革。但因為國企改革涉及大量重組、混改,養老金可以直接在一級市場賺取更穩妥的收益,二級市場反而可能成為其退出通道。

  最後,寄望養老金托市來實現保值增值只是治標之術,而非治本之道。資本市場是天使,也是魔鬼。養老金入市與更高收益之間不能簡單畫上等號。縱然實現,入市也只能延緩陣痛發作,無法根治兌付危機之疾。中國老齡化壓力漸增之下,養老金兌付困局的根本原因不在於投資渠道狹窄及投資收益率偏低,而在於社保體系轉軌時期的歷史欠賬始終未獲清償,統賬結合的養老金制度名實不符,個人養老金賬戶空賬待補。

  正因如此,養老金托市不該背負“不可承受之重”。資金常有而牛市不常有,戮力深化資本市場、國有資本運營、養老金體制改革,才是利在長遠的根本之道。

  助讀

  關於養老金入市的十個要點

  1、僅限于境內投資。

  養老基金限于境內投資。投資範圍包括:銀行存款,中央銀行票據,同業存單;國債,政策性、開發性銀行債券,信用等級在投資級以上的金融債、企業(公司)債、地方政府債券、可轉換債(含分離交易可轉換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資産支援證券,債券回購;養老金産品,上市流通的證券投資基金,股票,股權,股指期貨,國債期貨。

  2、地方政府是委託人,全國社保基金是受託機構。

  3、可參與國家重大事工程和重大項目投資。

  4、可通過股權投資參與國企改制、上市。

  5、投資股票的比例合計不得超過基金凈值的30%,投資重點企業股權不超過20%。

  6、參與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只以套期保值為目的,不得投機。

  7、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四大部門共同監管。

  8、實行風險準備金制度。

  9、實現專款專戶管理機制。

  10、投資管理機構年費率不得超過0.5%。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