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京東(附照片)
- 發佈時間:2015-06-27 04:34:05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蘇仁
這兩年,新商業變革進入了深水區,與傳統産業的衝突越來越多,結合也越來越緊密。這一趨勢,讓曾經的“輕公司”越來越重。事實上,重資産模式正是這幾年涌出的創業公司的特點,原本是“苦逼”的、被人嘲笑的活兒,現在變成了必須做的、無法繞過的事情。而這一切,也正在對年輕一代創業者提出更多的挑戰:以前,創業者只需要懂得網際網路,現在他們需要學習如何管理線下的團隊……面對如此的衝突,京東是如何將有不同思維、不同話語體系的人凝聚成一個整體的?這正是創業者能從劉強東身上學到的。
5月的北京,到處貼滿了劉強東的大海報,京東為成立12週年慶推出的618店慶促銷正在火熱進行中。黑底海報上,劉強東的臉佔據了整個畫面;一個月後,這張照片被移到了一本書的封面上。在成立12年、登陸納斯達克後第一個週年這一時間節點上,這本完整記錄京東如何從中關村電子賣場內一個小櫃檯、演變為一家市值超過475億美元大公司歷程的《創京東》在國內上市,照片上的劉強東,是理所當然的主角。
為什麼是劉強東?《創京東》一書作者李志剛的回答是:劉強東做成了很多人認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京東衝擊了國內有超過30年曆史的商業分銷體系和零售模式,是中國零售業態從低效率到高效率演進的縮影。更重要的是,劉強東創業,初期是做線下批發,後轉為零售連鎖,因為偶然的因素做起了電商生意——他順著傳統生意做起來,因為網際網路以及資本而打開了新世界的窗口,做成了世界前十的網際網路公司。
在《創京東》一書中,2004和2007年被作者視為是京東成長歷史中的關鍵年份:2004年,劉強東決定轉型做電商,京東得以抓住了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的消費趨勢;2007年,劉強東決定向全品類擴張,從只做3C産品轉為一站式消費平臺;同樣是在這一年,劉強東作出了一個最重要的決定:自建倉(倉儲)配(配送)一體的物流體系。
從2007年到2014年,京東主要幹的就是這兩件事:讓線上商品選擇更豐富;讓自有配送送貨範圍更大、速度更快。面向全國銷售的京東,以統一的價格面向全國消費者,這意味著,就像搜索引擎在資訊獲取上人人平等一樣,電商在商品選擇上人人平等,為社會帶來公平和效率。劉強東在接受作者採訪時提到這樣一個觀點:“最近一二十年來所有的創新模式,都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有關。要麼交易成本更低,要麼交易效率更高,二者必居其一,新的模式才能夠生存發展。如果這兩點都達不到,所有的創新都沒有意義。”
在公司成立12年後,除了公司的根基——電商平臺以外,京東現在還有物流平臺、技術平臺以及金融平臺。當京東通過資訊、物流與資金,編織起一張串聯了全國各地的供應商、消費者、創業者的網路時候,這家公司不再是單純的零售公司,而成為依靠技術驅動、業務多元化的開放平臺。
劉強東做成了很多人認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如果這事大家都覺得能夠做成,那它的價值能有多大呢?正因為大家都覺得做不成,這件事才具備更大的價值。在劉強東眼中,京東是一家實幹的公司,做的是世界上最臟最累最苦的活,賺著刀鋒一般薄的利潤。如果桌面上有100元,那你就只賺20元,80元讓其他人拿走好了,這樣競爭的門檻就會很高,暴利意味著競爭的低門檻,會涌入更多的創業者,做出更新的、利潤更低的模式,意味著等著別人幹掉自己。
這兩年,新商業變革進入了深水區,與傳統産業的衝突越來越多,結合也越來越緊密。新技術、新模式的公司更深入地參與供應鏈裏面來,以便獲得更多的商業價值。這一趨勢,讓曾經的“輕公司”越來越重。事實上,重資産模式正是這幾年涌出的創業公司的特點,純粹的輕公司商業價值越來越低。原本是“苦逼”的、被人嘲笑的活,現在變成了必須做的、無法繞過的事情。而這一切,也正在對年青一代創業者提出更多的挑戰:以前,創業者只需要懂得網際網路、懂得如何寫代碼、懂得如何管理工程師、産品經理,現在他們需要學習更多——學習供應鏈管理、學習如何管理線下的團隊……對於那些沉浸在0和1的二進位世界的極客們來説,線下團隊是另一個世界,或者説工程師團隊和“地推團隊”就像中國的城鄉二元對立結構,需要管理者跨越中間的溝壑。面對如此的衝突,京東是如何將有不同思維、不同話語體系的人凝聚成一個整體的?這正是創業者能從劉強東身上學到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