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改革高考加分政策應統籌推進

  • 發佈時間:2015-06-26 10:29:4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對各地的高考加分調研發現,在統計樣本範圍內,高考加分人數佔報考人數比例相較5年前小幅下降0.21%;各省市加分人數佔比差距較大,佔比最多的省份,其考生獲得加分幾率是最小的110倍;加分人數集中在少數省市,尤其是重慶、河北;四成地方性加分項目為社會管理的手段,地方性加分項目清理空間較大;加分公示制度有待更加規範。

  高考作為一項重要的錄取和選拔人才制度,維護其嚴肅性和公平性的意義非同尋常。但長期以來,高考加分政策因造假事件迭出、過分集中于某些地區或項目而備受爭議。理順現有加分項目,清理沒有必要或有失公平的加分內容,不應由各地區自行開展,而應進行國家層面的統籌規劃和協同推進。

  高考加分之亂,既在於不同地區間加分項目的不統一,又在於加分人數佔比的高差距。據調研報考可知,在統計樣本範圍內,反差最大的是,5個省市報名人數佔總報名人數的20.7%,但加分人數卻佔了總加分人數的70.4%。簡而言之,5個省份中享受加分待遇的人數佔據了全部加分人數的70%,這與高考錄取中的地域歧視沒有本質區別。如佔比最高的重慶市,報考人數為25.5萬人,加分人數為4.31萬人,佔比達16.92%,也即近5個考生中就有1人獲得加分。而佔比最低的江西省,報考人數35.46萬人,加分人數515人,佔比約0.15%。

  加分人數佔比的巨大差異,是不公平局面下的更不公平,在極有可能因“拼爹”亂象加劇不公平的加分政策上,佔比較高地區的“裸考”者受到的排擠更厲害。而雖然佔比較低地區的公平程度更高,但相對於佔比較高地區而言,該地區考生處於劣勢。也就是説,真正地擁有某項特長者,在江西省獲取加分待遇的概率遠遠低於重慶市,難道公平嗎?

  此外,加分項目及瘦身程度和進展的地區差異也是戕害高考公平的關鍵因素。不同地區的加分項目各不相同,依然屬於歧視政策,即擁有某項特長者,在某地區可能享受加分待遇,在其他地區根本沒有資格。尤其是在高考錄取的全國一盤棋背景下,此種不公平十分明顯,結果可能是,同樣有某項特長者,享受加分的和不享受加分的將進入高校同一班級,僅因考生戶籍所在地區不同。瘦身程度的不統一、不規範則易帶來負面激勵,各地區均無動力削減加分項目,反而會想方設法能拖就拖,並設定上不封頂的加分名額,因為其好處顯而易見,于公而言,可以在同其他地區的競爭中佔據優勢,于私而言,則留下更多權力尋租空間,便於利益勾兌。

  推進高考公平,清理加分項目,需有全局意識,不宜有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傾向的不同地區各自為政。而應有更高級別主管部門牽頭,構建良性頂層設計,做到全領域、全方位、全覆蓋、“一刀切”式地清理加分項目,理順加分政策。同時,既要給具體執行方案的各地區各部門亮出時間表,又要立下“軍令狀”,規定時間內未完成任務的,除依法問責外,可暫停該地區高考優惠政策,讓怠于履職和投機者得不到好處。

  對依法有保留必要的加分項目,也應嚴格監管,提升造假者成本。譬如根據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在國家規定的考試中,組織考生作弊的、為舞弊提供作弊器材等幫助的,向他人提供考試試題、答案的,替考的,將受到刑罰處罰。有必要將高考加分項目也納入刑法保護範圍,嚴懲弄虛作假者,維護高考純潔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