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最綠省份”釋放生態紅利

  • 發佈時間:2015-06-26 09:40:43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閱讀

  福建省的森林覆蓋率達65.95%,被譽為“最綠省份”。“國土空間科學開發先導區、綠色迴圈低碳發展先行區、城鄉人居環境建設示範區、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實驗區”——2014年3月,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讓福建再肩重任。

  “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落戶福建,不僅在於福建得天獨厚的良好自然生態系統,更因為福建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寶貴成就和經驗。”福建省發改委主任魏克良表示,從探索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到率先開展自然生態空間確權登記,國務院《若干意見》賦予福建先行先試方面的政策多達12條。“這是對福建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肯定,也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標誌著福建的生態省建設由地方決策上升為國家戰略,福建迎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機遇。”

  事實上,福建的生態之路,15年前便已啟程。

  從生態省到示範區,十五年堅持呵護“最綠省份”

  “任何形式的開發利用都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進行,使八閩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經濟社會在資源的永續利用中良性發展。”2000年,當福建經濟奔跑的步伐因每人平均耕地全國最少、自然災害交替頻發、傳統工業污染嚴重受阻時,當時的福建省領導立足省情,前瞻性地提出了“生態省”戰略構想。

  就此啟動的生態建設步伐再無停歇——2002年,福建成為全國首批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份;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印發《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開啟了全面推進生態省建設的步伐;2010年,福建以實施“四綠”工程為主導,持續深化生態省建設核心理念……

  一組數字見證福建的生態建設成績單:森林覆蓋率達65.95%,持續保持全國首位,被譽為“最綠省份”;2013年全省12條主要河流135個常規水質監測斷面整體水質為優,9個設區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9.4%;2013年,全省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降至0.584噸標準煤/萬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準的79.3%。

  從制度保障到市場參與,全方位築牢生態屏障

  福建長汀縣庵傑鄉涵前村,碧水如鏡的汀江蜿蜒穿過。“我們村裏的污水沒有直排,都是經過處理的。”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清澈的河水得益於村裏修建的污水處理站,全村2000余人的生活污水,都在這裡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三重處理,最後成為清泉排出。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是全國最早試水生態補償的省份之一。2003年起,福建先後在九龍江、閩江、敖江等流域探索生態利益共用、治理共擔的補償機制,至2014年,全省累計投入流域生態補償資金約29.88億元。

  福建省政府印發了《福建省重點流域生態補償辦法》,針對“誰來補、補給誰、補多少、怎麼補”等長期以來制約生態補償的關鍵問題,進行了較為完善的制度設計。走在全國前列的流域生態補償制度,正是福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創新的一個縮影。

  完善森林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提高補償標準,對劃定的4290萬畝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實行應保盡保;率先在全國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目前全省林權登記發證率達98.97%,森林綜合保險參保率超90%;全面實行重點流域水環境保護“河長制”,所在地政府分管領導擔任河段長……

  制度建設不斷“添綠”,考核體系隨之改了“考題”。

  福州市下轄的永泰縣生態良好,但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2010年,永泰在全省率先建立差異化考核評價體系。“不考工業規模考大氣、不考企業稅收考水質、不考工業總量考新型産業科技含量。”永泰縣委書記林強説。

  為了強化“綠色導向”,福建努力探索建立與生態文明相適應的考核評價機制。2014年8月,福建宣佈取消被列為限制開發區域的34個縣市的GDP考核,實行農業優先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考評方式。目前,福建已將全省2/5的縣市和197處區域劃入限制或禁止開發區域,近1/3的陸域面積規劃為省級生態功能區。

  政府考核指揮棒變綠了,市場力量參與同樣愈發全面。福建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表示,2014年6月,福建省政府下發《關於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的意見(試行)》,提出先行在造紙、水泥、合成革與人造革、建築陶瓷、火電、合成氨、平板玻璃等8個行業試點,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在市場調節下,環境有價,資源有償的理念成為大勢所趨。

  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態美,全社會共用綠色福利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不求竭澤而漁的經濟,也不求緣木求魚的生態,福建讓老百姓更加直接地得到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綠色福利”,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態美。

  “保護生態不是靠喊出來的,要下決心肯‘出血’、敢‘割肉’”。

  肯“出血”就是要把更多的財政資金用於生態建設。2011—2013年,省級財政在植樹造林、節能減排、污染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投入超過63億元;2014年,福建進一步加大對生態建設的投入,在植樹造林、節能減排、水土流失治理、生態保護、宜居環境建設、水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投入共計44.35億元。

  敢“割肉”就是為了保護生態,對落後的老項目要下決心關停淘汰或改造升級。鐵觀音之鄉安溪縣,從2009年起關停500多家石材廠,實現石材全行業退出,每年減少稅收過億元,卻為茶産業做優做強做大辟出了更廣闊的空間;廈門市集美區海濱一個規劃佔地4.9平方公里的科技創新園,因阻隔美人山至海邊的生態廊道被叫停……目前,福建省級産業項目儲備庫中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佔到近90%。

  生態優勢正日益轉化為支撐福建發展的經濟優勢。

  “福建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好成效,但還存在不少困難。”福建省發改委主任魏克良説,例如沿海地區臨港産業佈局加快,節能減排降碳壓力日益加大,同時生態系統仍較脆弱,流域性、區域性、行業性環境污染以及近岸海域污染問題仍較突出。“今後工作中,福建將以健全制度體系為重點,通過不斷探索新機制、採取新舉措妥善加以解決,努力構建綠色佈局、樹立綠色導向、實現綠色轉型、共用綠色福利。”(記者鐘自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