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冬蟲夏草“人工培育”引發新一輪産業競爭

  • 發佈時間:2015-06-26 07:4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眼下,天然冬蟲夏草採挖季已進入相對冷淡的末期。近兩年來,隨著産業需求與資源矛盾不斷尖銳,“人工培育”潮流不斷升溫,逐漸成為冬蟲夏草行業者新一輪競逐之地。

  青海是中國冬蟲夏草最大産地,來自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冬蟲夏草研究室的數據顯示:1970年至1979年,在我國冬蟲夏草主産地青海,蟲草量每人平均日採挖量為3000根;2000年至2009年,每人平均日採挖量僅為150根。

  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曹暉介紹,過去20年,蟲草分佈聚集地海拔從平均3500米上升至4500米,每平方米草皮下蟲草蘊藏量從30根減至到1.5根。

  愈加嚴格的環保制度和日漸緊迫的蟲草資源,使從業者在天然蟲草身上越來越難獲得高額利潤。在這種情況下,冬蟲夏草人工培育技術得到快速發展。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魏春江院士在此前舉辦的“冬蟲夏草民族團結報告會”上介紹,在中國湖北某地一座大型模擬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冬蟲夏草培養基地內,已有冬蟲夏草被批量培育成型。有關人士透露培育過程為:從青藏高原採集蝙蝠蛾幼蟲,再模擬冬蟲夏草的自然成長過程。生長週期較天然蟲草縮短一半。

  記者了解到,在青海玉樹、四川阿壩、康定等冬蟲夏草分佈區,近年來從事人工蟲草培育的私人機構越來越多,並且均有培育成功的案例。除冬蟲夏草原草外,利用菌絲發酵技術,在培養罐內生産冬蟲夏草菌絲的各地藥企更是多如雨後春筍。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記者發現不少由藥廠企業、科研機構投資的冬蟲夏草保護區正在籌建,保護區規模從幾十畝到幾萬畝不等,而關於“冬蟲夏草人工野外培育”是保護區內的重要實驗內容。“誰能率先搶下優質的草山進行研究實驗,誰就有可能引領市場。”青海一家生物制藥廠代表説。

  專家一致認為,蟲草人工培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緩解資源、環境危機,但人工蟲草與天然蟲草仍存差別,需國家出臺冬蟲夏草生産管理規範標準,在被認識的情況下,合法、合理地進入市場。

  “應儘快呼籲冬蟲夏草國家標準出臺,國家標準就好比尺子,有了它,冬蟲夏草生産、檢測、檢驗就有了方向和目標;冬蟲夏草天然原草、人工培育原草、冬蟲夏草菌絲體、菌粉間共同成分和差別就一目了然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姚一健説。

  專家認為,冬蟲夏草天然資源十分寶貴,人工培育冬蟲夏草是行業發展趨勢,但在發展過程中不能放鬆對天然冬蟲夏草資源和環境的保護。

  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冬蟲夏草研究室主任李玉玲建議,冬蟲夏草採挖以社區管理為主,根據當年氣象條件彈性延長或縮短採挖週期,以保護草山環境。

  魏春江認為,冬蟲夏草産區政府應加大招商力度,發展冬蟲夏草工廠化産業,科學間歇性採挖,一來可以保護匱乏資源,二來可以阻擋草原生態進一步惡化。隨著未來人工冬蟲夏草培育不斷取得突破,資源地採挖蟲草的牧民收入可能會受到影響,當地政府應積極引導採挖牧民轉向産業工人轉變。

  “蟲草産地的農牧民還可適當開發當地冬蟲夏草以外的中藏藥資源,增加收入渠道,以平衡冬蟲夏草資源與農牧民利益。”李玉玲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