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徵信:能否跨越數據孤島的藩籬?
- 發佈時間:2015-06-25 17:20: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網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李彤)制度完善與技術創新,是未來金融改革雙翼。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徵信作為金融基礎設施正成為投資的藍海。業內人士表示,徵信不缺數據,缺的是有效利用數據的方法。如何打破數據孤島、及時分析、保護消費者隱私等,都是行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1月份,央行印發的《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騰訊徵信、華道徵信等八家機構做好為期六個月的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眼下“預備軍”正備戰轉正大考,這也意味著更多民間機構將介入個人徵信市場。
記者觀察發現,今年以來市場上關於徵信業務的嘗試不斷,例如,華道徵信發起成立同業徵信聯盟、芝麻信用與北京銀行開展信用産品研發合作等。
民間力量極大地推動了徵信行業的發展。中國小貸協會會長閔路浩以小貸行業為例説道,現在全國大概有9000家小貸公司,貸款餘額有1萬億元,對徵信服務的需求旺盛。但小貸中做微貸的不到5%,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徵信基礎設施。
“小貸公司服務對象裏面,大部分不在人民銀行8.65億數據庫裏面,他們大部分人沒有信用卡或銀行賬戶。這導致小貸行業的信用成本很高,去查‘三表’(水錶、電錶、煤氣表)、核對學歷等都是有成本的。”他説,民間的探索對徵信行業是極大的互補,但現在也遇到數據不全面等問題。
“阿里巴巴、騰訊的數據都不少,但數據源不同,有購物的、有微信的,相互間沒有打通,這就是數據孤島。”作為同業徵信聯盟的會員,網際網路理財平臺銅板街創始人CEO何俊表示,同業徵信聯盟要做的就是打破數據孤島、疊加數據、綜合評分。
有網貸從業者對記者表達過相同觀點,他説其所在平臺和上述8家機構的3家都有過合作,原因就是各平臺徵信數據多集中在某個領域,只採用其中一家的數據不能作出全面的信用分析。“現在也有機構在分享數據,但多是‘黑名單’,對於高品質的核心數據是不願交流的。”他説。
在當前商業環境下,如何規劃我國徵信模式、綜合高效利用資源尤為重要。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趙岑認為,相比歐洲的政府主導模式,美國的市場自治模式,我國徵信更適合政府管理加行業自律。
“對於行業自律,類似同盟組織要資源互補、戰略一致、文化相通。”他説,如何將鬆散組織變得更有凝聚力,考驗行業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