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等了幾週都沒見動靜,還會降息嗎?

  • 發佈時間:2015-06-25 05:34:57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等了幾週都沒見動靜,還會降息嗎?

  周小川在美受訪時未作表態,但業內認為還有戲

  在連續幾週降息降準的預期落空之後,市場對於下一步貨幣政策的預期也發生了非常微妙的變化。各種渠道釋放的多種信號錯綜疊加,讓不少人士對未來貨幣政策走向一時難作抉擇。

  週二,央行行長周小川在美國接受記者採訪時,拒絕就中國是否還會降息表態,並稱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水準。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前期降息降準對於降低長期融資成本的效果有限,但是貨幣繼續寬鬆仍然有必要,預計空間可能有所收窄。未來,刺激經濟進一步復蘇不能僅依靠貨幣政策,需要更多財政政策和産業政策護航。

  是否再降息,周小川未予表態

  中美第七次戰略與經濟對話于6月23日、24日在華盛頓舉行。周小川在參加會議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水準。他拒絕就中國是否還會降息發表評論。

  周小川指出,美國仍然對中國保持著大規模貿易赤字,因此美國方面認為人民幣匯率水準不太合理。

  他認為,應該從一個國家對全球所有國家的出口和進口水準來看待這個問題。中國經常賬戶盈餘佔GDP的比重已經從近年的高點10%左右回落到2%以下,這表明中國經常賬戶盈餘處於很平衡的水準。

  針對美國財長Jack Lew敦促中國進行匯率改革一事,周小川表示,這樣的説法並非美國官方的一致意見,只是美國方面在某些特定場合的説辭。

  今年5月,Lew曾表示,中國需要開放經濟及貨幣,讓人民幣可自由兌換。他還表示將花時間觀察中國是否已改變匯率政策,是否符合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透明化協定;需觀察人民幣承壓時,中國是否能避免進行干預。

  市場預期悄然生變

  本來非常強烈和明確的降息降準預期,最近變得有些模糊。有不少人猜測,央行的貨幣政策是不是要做出一些調整。整個市場陷入一種持續的觀望氛圍之中。

  6月23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再現空窗,這已是央行連續第19次在公開市場暫停逆回購。除了暫停逆回購,不久前央行向部分機構進行了定向正回購,期限包括7天、14天和28天,總操作量逾千億元人民幣。正回購實則意味著央行是在“回收”市場上的流動性。

  另據媒體報道,央行至少沒有全部續作上週到期的約670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MLF是中央銀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不續做則意味著央行沒有進一步寬鬆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實際上,在最近一段時間,在新股發行、商業銀行上半年末考核等多重壓力之下,銀行間流動性略顯緊張。但此時,央行並未選擇按照更低的利率完成MLF續發,也引得市場的猜測,央行是否在變相收緊流動性。

  實際上,大部分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定向正回購操作,還是不再續作MLF,都並非央行主動而為,而是商業銀行從自身出發,不願持有更多的流動性。不過,這也從側面説明市場本身已經不缺乏流動性,央行若繼續注入流動性,這些流動性可能將是無效的,或者不能形成有效的信貸投放。

  “貨幣政策實際上還是總量政策,央行也無法控制資金的流向,而資金具有逐利性,可能在多繞了幾個圈之後,又進入高風險、高收益的領域,而非政策當初希望引導進入實體經濟中。這種情況下,是否還要加大貨幣政策寬鬆的力度,央行可能也在觀望。”一位商業銀行人士對記者説。

  資金面難言收緊

  前期降息降準的效果看似有限,那麼貨幣政策是否還會繼續寬鬆?不少業內人士還是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認為貨幣繼續寬鬆仍有必要,但空間可能收窄。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記者表示,經過兩次“全面、定向”降準,金融體系流動性寬鬆,商業銀行超額儲備增加;5月貿易順差擴大至近600億美元,外匯佔款增加,這都將降低降準的緊迫性,擠壓進一步降準空間。但是,從長期來看,伴隨美聯儲在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迎來加息時點,以及中國進一步加大資本項目開放的力度,國內資金凈流出的壓力可能將更大,這都意味著仍需降準操作來進一步釋放流動性。

  而從短期來看,地方債發行也需要資金面的護航。中信建投發佈報告稱,貨幣政策仍然處於放鬆週期之中。目前第二批置換債券已經開始發行,而第三批置換債券可能也在醞釀之中,畢竟目前兩批一萬億置換的僅僅是以2013年6月底審計口徑為準,從微觀調研來看,2013年6月底至2014年12月底債務增長的速度顯著高於此前,這一部分債務的償債壓力更大。在地方債置換結束之前,央行都會給予貨幣政策配合,並且保持資金利率的寬鬆。

  不過,不少市場人士也稱,除總量政策之外,未來貨幣政策將加大定向放鬆力度。此前,央行官方已經確認分別於2014年9月、11月,2015年3月、5月經四次操作將PSL利率從4.50%下調至目前的3.10%,未來,PSL以及新創設的貨幣政策工具將成為央行政策工具箱裏的重要選項。

  貨幣政策非萬能靈丹

  貨幣政策穩健偏寬鬆的基調難言調整,不過此次市場預期的微變也反映市場正在逐步意識到,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味依靠放鬆貨幣政策,在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和刺激市場有效需求以及穩增長方面具有很強的局限性。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我國目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短期的貨幣市場利率下行難以傳導到長端的債券市場和信貸市場利率,這使得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目的靠寬貨幣幾乎難以實現。“央行多次下調了貸款基準利率,但由市場機構報價形成的LPR(貸款基礎利率)下降的幅度沒有那麼大。”上述商業銀行人士表示。

  溫彬表示,在未來可能繼續採取降息手段的同時,還應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著力完善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形成機制,以及商業銀行貸款定價機制,從而確保貨幣政策目標有效傳導。

  實際上,貨幣政策並非萬能藥。正如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在一次論壇上所説,貨幣政策在經濟過熱情況下對於穩定經濟和抑制通貨膨脹非常有用,但在經濟蕭條時要刺激經濟則非常難。

  綜合新華社等報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