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醫保部門能否制約藥品採購

  • 發佈時間:2015-06-24 07:57: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武潔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家衛生計生委近日發佈了《關於落實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提出全面構建藥品集中採購新機制,藥品採購將分五類進行,並在年內啟動新一輪藥品集中採購工作。專家建議在解決藥品價格虛高的同時,應加快破除“以藥養醫”的體系性癥結,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和醫保配套政策。(《經濟參考報》6月23日)

  醫院仍然是藥品銷售的主流渠道,尤其是處方藥,以2013年的數據為例,9521億元的處方藥市場,醫院渠道獨佔其中94%的銷量。公立醫院藥品如何採購,怎樣定價,對於藥品市場的影響無疑牽一髮而動全身。而隨著藥品取消政府定價,藥價要想不成“斷線的風箏”,作為最大買家的醫院,更是成了決定藥價最有話語權的力量。

  應該説,無論是全面構建藥品集中採購機制,還是對藥品採購分類推進,甚至細化到招標採購、談判採購、直接挂網採購、國家定點生産等多元化的採購議價模式,都會讓藥品集中採購更加科學完善,藥價形成機制的市場化力量更到位。

  不過,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機制是否能擔得起藥品市場化買家的重任,又能否勝任藥價市場化制約力量這一角色,也令人擔憂。畢竟,對於公立醫院的藥品採購機制,公眾其實並不陌生,即便有著不斷完善的預期,但公立醫院集中採購制度,仍有難以逾越的局限。

  現實中,集中採購的藥價高於市場,甚至催生權力尋租。尤其是放在國內的醫藥並未徹底分離的背景下,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想要擺脫“養醫”羈絆,真正成為超然獨立的市場買家,依舊難切實際。而且,藥品集中採購儘管形式上來得更公正,但在利益公關面前被環環擊破、徹底潰敗的,同樣不乏教訓。尚未跳出上述羈絆的公立藥品集中採購機制,究竟能走多遠,也就仍需打上問號。

  公立醫院的集中採購機制,其實仍然相當於承認了醫院在藥品銷售上的主導性,只不過,醫院其實只是藥品代銷者而非最終的成本承擔者,由其來扮演藥品市場買家的角色,也就註定是一種錯位。而按理來説,作為藥品價格的真正埋單者,醫保才是藥品集中採購更恰當的主導與議價者。相比由公立醫院主導藥品集中採購,將這一權力交給醫保,至少讓醫保部門充分參與決策,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買家歸位,藥品採購上的各種“小算盤”才有望遏制,藥品定價也才算具備了有效的市場制衡。

  這也正是成熟市場的慣例。以香港為例,儘管也有醫院藥品集中採購的説法,但根本上醫院仍要受到醫保預算的約束,有了這一制約,藥品價格對於醫院而言就不再是利益,而是成本,醫院在集中採購時自然會有議價動力,而不是陷入利益合謀。此外,集中採購並非完全遏制醫院用藥權,在香港,低於5萬元的藥品採購仍可以由醫院自主,這保證了醫療機構用藥的多元化與靈活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