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營類電商外資持股可至100%

  • 發佈時間:2015-06-23 01:00:41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工信部近日決定放開經營類電子商務外資股比限制,外資持股比例可至100%。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政策將對外資電商在國內開展業務帶來利好,同時海外上市電商類企業回歸A股之路將更簡單。

  ■發佈

  經營類電商外資可100%持股

  工信部6月19日發佈《關於放開線上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經營類電子商務)外資股比限制的通告》,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放開線上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的外資股比限制,外資持股比例可至100%(之前為50%)。

  線上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是電信增值業務的一種,需向政府申請增值電信業務許可,主要指經營類電子商務。今年1月,工信部發佈通告,決定在上海自貿區內試點放開線上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的外資股權比例限制,此次則將範圍擴至全國。

  在艾媒諮詢CEO張毅看來,經營性電商主要是指既有實物、也有現金流的交易平臺,如阿里巴巴、京東、噹噹、聚美優品、唯品會等,滴滴快的等打車軟體嚴格意義上講並不屬於經營類電商。

  ■影響

  跨境電商外資優勢更大

  此次全面放開外資持股比例,有利於更好地實現市場競爭,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

  由於早期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投資人多為外資,而外商投資模式在國內不能拿到ICP(因特網內容提供商)牌照。為了繞開之前國內對電商領域外資入股的限制,不少有外商投資背景的電信、網際網路和傳媒都搭建VIE(協議控制)架構。以京東、阿里巴巴為例,這兩家電商巨頭在去年都是通過VIE結構完成了海外上市。京東、阿裏在國內都有持相關牌照的業務實體運營公司,然後在開曼再註冊一個控股公司,這家開曼的控股公司通過協議來控制國內的業務實體運營公司。而去美國上市的則是註冊在開曼的這家控股公司,京東、阿裏的美國股東持有的則是開曼公司的股權。

  電商分析師魯振旺告訴記者,隨著外商投資股比放開,未來外商獨資企業也有望申請ICP證,對電商外資企業來説是一大利好。電商外資開放政策細節落實後,以亞馬遜為首的國外資本有望增加對在華分公司的投入,獲得更多的市場拓展空間。魯振旺同時表示,由於目前國內電商已基本成熟,外商股比放開並不足以改變整個電商市場的基本格局,在跨境電商領域上,外資電商有望獲得更大的優勢。

  電商類企業回歸A股更簡單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在經營類電商業務上全面放開外資持股比例,意味著想回歸國內資本市場的電商公司再不用經歷複雜漫長的拆除VIE架構的過程,而對處於創業階段的電商公司來説,則可選擇在A股上市,不必再捨近求遠赴海外上市。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劉曉明表示,在中概股掀起回歸潮的背景下,對於已經在海外上市的VIE架構下的電商公司來説,未來私有化後回歸A股過程也更加簡單,其拆掉VIE的過程主需要拆除代持關係,體現真實控制人的股權結構,並不需要將外資清除,無需漫長的談判過程,可以以中外合資企業的方式回國上市。

  深交所高層人士曾經指出,去年京東、阿裏先後在美國上市對國內各方面的觸動都比較大,港交所在拒絕阿裏之後也開始探討修改一些上市規則的可能性。

  此次工信部的政策出臺之後,意味著京東、阿裏如果想回歸A股,之前的政策障礙基本消除。

  不過在美上市的外貿電商蘭亭集勢的創始人郭去疾説,這方面可能得一步步來,所謂船小好調頭,“但我相信今後也會有比較大體量的公司回到中國的資本市場。”清科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倪正東則表示,五年後美國資本市場的中概股將消失,阿裏回歸也不無可能。

  京華時報記者顧夢琳祝劍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