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創新創業者在此畫出一個圈
- 發佈時間:2015-06-19 01:30:53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徐瑞哲本報記者 王 春
如今説到“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都會引出大家對這塊區域未來發展的美好遐想。地處黃浦江第一灣內的上海交大閔行校區,佔地四五千畝,是滬上最大的單體校園。它的周邊,以“零號灣”為圓心,輻射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上海紫竹國際教育中心等産學研一體化機構,溢出一個“環交大”創新創業圈。6月18日,閔行校區的西北側,名為“零號灣”的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啟動。這裡5萬平方米麵積的日租金水準,只有上海市中心的十分之一。不僅首批大學生創業團隊享受起零租金辦公場地,教授團隊也在打破校園圍墻“街面房開店辦廠”。一群創新創業者們在此畫出了一個大圈。
好雞蛋,總要破殼而出
董樊麗是上海交大材料學院院長助理、科技發展中心主任。她走出材料學院,走出閔行校區西門,過了一條馬路——只有幾十米的距離,便進了滄源科技園大門,也就是“零號灣”所在地。
材料學院屬於科技成果“高産區”,不少團隊都有可以市場化的好項目。不過,校區用地是無法註冊企業的,而且校內實驗室也不是為大型設備設計的。為此,董樊麗正代表學院物色理想的轉化場所,包括張江、臨港等地也在考慮範圍內,但隔壁鄰居“零號灣”似乎是更不錯的選擇。這裡,不僅有科技園區的基礎、中試放大的條件,而且便於教授分身兩處,同時還受到高校“創新氣場”影響,“這種氛圍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對我們很重要”。
與董樊麗一起來“探路”的,還有船建學院的研究生彭冬。他來自一個院士領銜的團隊,憑藉橋梁無損探傷的成果,在一年多前創業了。不過,企業註冊地不在交大周邊,不在上海,而在南京。彭冬直言,當地辦公免費、地稅全返,這些優惠政策太誘人了。但他們的實際根據地還是在校區,不得不每月往返滬寧兩三次之多。
彭冬他們身邊的創業夥伴,還有不少是從本地高校投奔外地的,主要是往蘇浙一帶走。彭冬説,“當時不知學校開闢了‘零號灣’,現在回來再看看,其實團隊很期待能夠就近創業”。
高校有很多“寶貝”,藏不住也擱不起。許多師生們誕生了好想法——猶如一個孕育成功的好雞蛋,總要破殼而出。
從前,交大徐匯老校區周邊,也曾出現廠房改造、成果溢出的“大學墻外”現象,但如今徐家匯商圈已沒有多少轉化空間。而之前,上海交大參股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但這個傳統園區的招商引資模式,不完全適合零起步的“初創業”。
上海交大黨委副書記、創業學院院長朱健坦陳,“環大學”不能僅僅是物理空間的交集,更多應是物理空間之外的交集。“不止于某些校企之間的個體關聯,是全面融合”。在他眼中,從閔行重新起步的“環交大”會是“快進版”的中關村創業大街。
比起董樊麗、彭冬,上海交大先進産業技術研究院“綠色校園網”項目經理李春榮則自稱為“先驅者”。她所在的團隊跨汽車學院、電信學院等院係,包括教授、博士生、碩士生共80多人,校內外人員各有一半,共同致力於開發新能源車。他們已先行在閔行校區北側劍川路上擁有生産線,這個地方屬於儀電廠區,老師們慣稱為“950號”。在此,他們通過産學研協作,為申沃、上汽等企業研發汽車電子産品,成為從産研院走出去的首個“教授企業”。
而在“零號灣”,李春榮所在團隊正籌辦充電樁公司,提供新能源車輛配套服務。她透露,根據在校內建成的新能源車數據採集平臺,他們掌握著導航資訊、停車資訊、充電資訊等海量數據,這些基礎數據庫不僅能為基於綠色出行的智慧校園、智慧交通服務,還能為更多師生開發“網際網路+新能源車”工具,創造創業機會和孵化平臺。
依託于學校,又不依賴於學校,這種“若即若離”的狀態,對多數師生來説或許是一種佳境。然而,“環大學”真正成圈,需要有人走得更遠,也更加徹底。
“零號灣”A號樓內,張志剛在他的辦公室發出電子名片:上海交大先進産業技術研究院首席資訊官。朱健透露,按照本來想法,張志剛可以保留薪職、離崗3年。但最終,他們選擇了“自掏腰包”投資入股。按“零號灣”千萬元注資規模,其中20%可以向這支經營團隊開放。
所以,張志剛實際上已脫離了事業單位體制,也不再是什麼挂職幹部,而是真正成為“上海零號灣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運營人。他説,只有走出這一步,才能使用“市場的語言”與市場進行對話。“學校是師生的‘親身父母’,但離開校園也不會是‘沒爹娘的孩子’,因為學校邊上也有一個屬於他們的 ‘家’。”他相信,更多編制內的教師也會跟著“走出去”,就像李春榮的新能源車一樣。
“零號灣”的未來
正如張志剛的市場身份,“環交大”的驅動架構也是市場化的。“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校地聯動,由上海交大與閔行區政府、上海地産集團共建,將搭建起高標準、高起點的創業孵化平臺,面向國內外創業起步階段的青年大學生、青年教師。目前,學校和地方共同設立集聚區戰略諮詢委員會,雙方副書記、副區長擔任雙主任,而地産集團則是董事長單位。
論商務成本,這裡絕對還是價值洼地,每日每平方米租金成本僅1.8元,加之水電等耗費也僅2元多。比起上海市中心商務區好幾元、十幾元的高成本,簡直就是一座亟待升值的金礦。更有吸引力的是,入駐項目有機會享受“零成本”,而免租比例多少、面積大小、期限長短都經過市場化評審。
衝著這些優惠,首批28個團隊入駐,其中一批大學生創業團隊成為最早的入駐者。按照校內外協同服務協議,上海交大由創業學院、産業技術研究院牽頭建立創新創業集聚區“創投導師庫”與“創業導師團”,為入駐園區的創業者提供個性化診斷和專業指導。同時,對接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將集聚區內項目納入市大學生科創基金支援序列,並對接以伯黎創投基金、覺群基金等為代表的投資機構,為園區創業者提供創業融資。上海交大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傳統園區提交創業項目,也許數月後才會得到創投機構評估,“零號灣”則爭取在10個工作日就安排創投導師和創業者面談。
“零號灣”一期建設目標是到今年底凝聚200位網際網路、智慧城市、文化創意、四新經濟、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領域的創業者;二期目標是至2016年底,面向全球匯聚約500位創業者,並形成穩態流動機制。當地政府表示,在集聚區達到一定規模後,對“環交大”範圍內的土地進行重新規劃,加快建設相應的創業加速器和接力園。(科技日報上海6月18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