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品質鋪就“通往幸福的路”

  • 發佈時間:2015-06-19 01:30:5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駐南韓記者薛 嚴

  熟悉韓劇的中國人對《我的名字是金三順》(2005年)和《麵包王金卓求》(2010年)這兩部劇一定不會陌生。這兩部在南韓創下高收視率的電視劇都以麵包店為故事背景,而這兩部電視劇的主人公的原型都與南韓食品業巨頭SPC集團旗下的烘焙品牌“巴黎貝甜”有關。在SPC集團的官方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集團的經營理念是“通往幸福最好的路(The best way to happiness)”,集團旗下所有品牌銷售中使用的積分叫“幸福積分”,走在南韓大街小巷的集團供貨車上的宣傳語也是“傳遞幸福”。為了了解這樣一家用食物的香味表達幸福感受的企業對中國市場的理解,記者採訪了SPC集團上海法人代表文賞準。

  文賞準説,SPC集團的事業起步于1945年創立的賞美堂。通過不斷地收購、整合,2004年SPC集團正式成立。2013年,集團銷售額突破4兆韓元(約合233億人民幣)。目前,集團旗下包括烘焙、咖啡店、打糕店、冰淇淋、紅酒等多個業種。

  SPC集團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正式考慮進軍海外市場,在做了充分的市場調查和其他準備工作之後,于2004年將旗下“巴黎貝甜”品牌引入中國市場,繼而進入美國、越南、新加坡和法國,目前在海外共有180余個“巴黎貝甜”海外賣場。

  “巴黎貝甜”在中國的分佈最開始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並於2012年突破了100家門店。目前,除北京、上海外,“巴黎貝甜”還分別於2011年和2012年進入了南京和大連。今後,SPC集團在中國的業務還將把連鎖經營等多種形式擴大到東北三省、華西和華南地區。

  文賞準介紹説,2004年,“巴黎貝甜”一號店在上海開業。事業剛起步的時候,可以説給當地的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消費感受。因為當時上海普通市民對於麵包店的概念是一個小的店面,其主營業務是賣麵包,而“巴黎貝甜”提供的是一個代表新的消費趨勢的文化空間,在這裡,你可以享用剛出爐的麵包,這裡的環境像咖啡廳一樣優雅。和傳統的烘焙店不同的地方是,“巴黎貝甜”絕大多數的産品都是現做現賣的。這種現做現賣的經營方式對於消費者十分有吸引力。同時,“巴黎貝甜”背後有著南韓總部強大的産品研發力量做支援,新産品研發速度非常迅速,因此海外分店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滿足消費者對産品的期待。在産品研發方面,SPC集團于2005年設立了SPC食品生命工學研究所,對食材、功能性原材料、産業微生物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從而為集團保證各品牌的産品品質提供了基礎技術保證。

  最近兩三年內,韓流在中國的影響越來越深入,這也為“巴黎貝甜”的市場拓展提供了便利。隨著韓流明星在中國的活躍表現,中國消費者對於南韓産品和南韓品牌的認識也在發生變化。具體來説就是,對於南韓産品的品質更加信賴,對於南韓品牌的設計和包裝更加認可。社會對南韓流行文化的認可帶來的效果是,消費一個南韓品牌,能夠給消費者自身帶來自我滿足感和對自己的肯定。

  文賞準表示,儘管“巴黎貝甜”在中國的門店已經多達百餘個,但事實上開拓中國市場的過程中還是會遇到各種困難。首先,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和租金成本不斷上升,勞動力價格每年上漲11%,租金每次改簽時最高上漲10%,這種固定支出的上漲幅度和速度從全球市場的視角來看屬於非常高的。2013年開始,中國政府國內生産總值目標增長速度定在7.5%,物價上升率定在3.5%,中國經濟的全面增長事實上不利於“巴黎貝甜”開更多新的門店。所以,SPC集團對於中國市場的變化必須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才能更好地應對。中國市場與南韓市場完全不同。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北京和上海兩個地方的消費者口味不同,喜歡的品牌不同,消費模式也不同。針對這樣的現實狀況,企業就必須對消費者進行細緻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市場行銷要跟得上消費者心理的變化。經常出現的情況是,我們對當地市場的分析判斷是,當地産品品質不如我們,當地企業管理模式不如我們,於是想當然地認為我們在南韓具備的競爭力可以百分之百地應用到中國當地市場。然而事實證明,這是一種錯覺。實地參與到中國的現實市場競爭,我們會發現,在南韓具備的競爭力大部分在中國施展不開。要真正在中國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依然需要不斷地加深對中國市場的理解,保障充足的人力,同時提供持續充足的資金支援。

  (科技日報首爾6月17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