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貿對經濟影響力不可替代

  • 發佈時間:2015-06-17 17:29:2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王霽平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以一進步促進我國外貿持續發展和轉型升級,培育外貿新優勢。針對我國外貿發展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所具備的特點、在國民經濟中起到的作用等問題,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支陸遜6月16日表示,中國勞動力、土地、資源等生産要素成本持續上升,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低成本製造的傳統優勢削弱確實給外貿發展帶來壓力,但中國的外貿發展依然存在自身優勢,在國民經濟發展當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外貿發展優勢顯著

  支陸遜介紹説,在裝備製造業領域,目前有56個中國企業已經進入了全球500強。總體來看,儘管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的比較優勢在弱化,但我國仍處在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具備新優勢:

  第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對外貿易的發展,為推動外貿穩定發展和轉方式、調結構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加快實施,自貿區建設步伐加快,為外貿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第二,我國工業體系是比較完整的,特別是具有較強的配套能力,綜合比較優勢依然比較明顯,如大型成套設備,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價格、性能、週期以及融資等綜合優勢。“以高鐵為例,和國外相比,我國的高鐵交貨週期大概是其一半,交貨工期短,品質是接近國外先進水準或能夠與其同臺競爭的。”支陸遜説。

  第三,經過30多年的國際市場打拼,中國已經涌現了一批跨國公司的雛形或者説培育了一批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經營能力的企業家。同時,中國的民營企業也是高速增長。

  “此外,‘一帶一路’建設為提升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水準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支陸遜説,“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通過發揮境外經貿合作園區、邊境和跨境經濟合作區的載體作用等方式,推進‘一帶一路’發展。”

  外貿發展至關重要

  支陸遜表示,中國的外貿曾經為國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裏,特別是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外貿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會改變,影響力也不會改變。實踐表明,外貿是穩增長、保就業的重要支撐,是促轉型、調結構的重要依託,是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事關我國發展全局,其地位和作用可以概括為以下七點:

  一是推動了經濟增長。外貿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18%左右,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二是擴大了就業。根據測算,外貿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人數達1.8億左右,特別是加工貿易,帶動了大量農業人口進入到工業化進程,大量富餘的農村人口轉化為人口紅利。三是緩解了資源制約。中國耕地、水、礦産、森林、能源等每人平均水準都只有世界的1/10~1/2,進口不僅保障了國內市場供應,也突破了國民經濟發展的資源瓶頸。四是充實了財政收入。關稅、海關代徵增值稅與外貿直接相關,當前外貿創造了18%的全國稅收。五是推動了産業升級。通過參與國際分工,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促進技術進步和産業升級。六是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認真履行承諾,不斷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完善外貿法律法規體系,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促進了創新,激發了市場活力。七是加強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外貿作為推動雙邊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對發展與各國的經貿合作、形成我國對外關係新格局和鞏固大國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