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有望再登A股 員工造富神話難現江蘇銀行
- 發佈時間:2015-06-17 09:51:18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50萬股的上限計算,即使江蘇銀行股票按照接近2倍市凈率的較高估值發行,單個員工最多也僅能實現約500萬元左右的持股市值
城商行IPO有望再現A股市場,但一夜暴富的神話或將難以再度上演。
“50萬股的員工個人持股上限(否則不予核準公開發行新股)決定了此前城商行上市時曾經出現的 造富神話 難以再度上演”,某仲介機構有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不過,擬上市銀行的影子股確實可能收穫二級市場更多的關注。”
38條反饋展示多維度監管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證監會對於江蘇銀行IPO申請文件提出了38條反饋意見,從這些意見來看,城商行等地方銀行上市過程中,需要關注的維度確實比較多。
證監會發行監管部於今年5月29日曾就中小商業銀行發行上市審核進行解答。發行監管部表示,證監會在審核中小商業銀行發行上市時,重點關注11類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中小商業銀行是否符合産權清晰、公司治理健全、風險管控能力強、資産品質好、有一定規模且業務較全面、競爭力和盈利能力較強的要求;最近兩年銀行業監管部門監管評級的綜合評級結果;最近三年年末及最近一期末風險監管核心指標是否符合銀行業監管部門的相關規定;持續經營能力;最近一年及最近一期末存款或貸款規模在主要經營地中小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排名中是否居於前列;最近三年內是否進行過重大不良資産處置、剝離,或發生過重大銀行案件;報告期內監管評級、風險監管核心指標的變動情況及變動原因;內部職工持股是否符合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關於規範金融企業內部職工持股的通知》(下稱“《通知》”)的規定;銀行設立、歷次增資和股權轉讓是否按規定向銀行業監管部門履行了必要的審批或者備案等手續;是否已結合資本狀況、股權結構、業務現狀及其發展狀況等因素,合理確定資本金補充機制,並在招股説明書中予以披露;是否參照《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資訊披露編報規則第26號——商業銀行資訊披露特別規定》的規定編制招股説明書。
就江蘇銀行而言,監管反饋主要指向股東構成和歷史沿革的合規性、銀行業風控的嚴謹性和資訊披露的完整性。
“由於城商行基本都由城市信用社轉型而來,存在股權結構分散、自然人持股、員工持股多等問題,且城商行大多經歷多次增資,形成了規模較大的法人股東,股東人數和自然人持股佔比超標曾經是困擾城商行等中小銀行上市的最大問題,但近年來擬上市中小銀行紛紛對股東進行清理,並通過一次乃至數次定向增發對原有自然人持股比例進行稀釋,合規性的問題就不那麼突出了”,資深並購重組律師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員工“造富效應”有限
對於A股市場而言,城商行上市最大的看點一度並不是銀行主業本身。《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2007年首批城商行上市時,部分高管憑藉數百萬股的持股,上市即成億萬級別富翁,部分銀行股東名冊中出現了“娃娃”股東,上市後身價百萬元級別,這些“造富神話”曾經令城商行上市飽受關注,也成為監管層加強對於該類銀行股東結構監管的重要原因。
2007年,以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為試水者,城商行打開了上市之門,然而在同年北京銀行上市之後,監管部門就再也沒有新批任何一家城商行的A股上市申請。而在2008年就已遞交上市材料的城商行如上海銀行、重慶銀行等數家銀行陷入苦等期,此後數年排隊的銀行越來越多,但進展卻是原地踏步。2013年年底以後,重慶銀行、徽商銀行、盛京銀行等陸續轉戰H股市場,A股排隊等待的擬上市銀行數量開始縮水。
事實上,地方銀行IPO這一等就是8年,主要原因在於擬上市銀行普遍存在的員工持股及股權過度分散等問題需要規範和解決,當然8年中市場幾度整體走弱,IPO數次暫停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城商行等地方銀行儘管迎來了上市的曙光,但通過內部持股、員工持股而實現“一夜暴富”的美夢很難再成為現實。
根據《通知》規定,內部職工持股的具體標準為,“公開發行新股後內部職工持股比例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0%,單一職工持股數量不得超過總股本約1%。或50萬股(按孰低原則確定),否則不予核準公開發行新股”。照此測算,類似之前幾家城商行那樣一上市高管身價便逾千萬元甚至億萬元的現象難以再現。
預披露招股書顯示,江蘇銀行內部職工股東共計5940戶,合計持有股份28404萬股,佔股本總額的2.7%,內部職工認購股份未超過總股本的10%,單個職工持股最多為50萬股,佔股本總額的0.005%,單個職工持股未超過50萬股”。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50萬股的上限計算,即使江蘇銀行按照接近2倍市凈率的較高估值發行,單個員工最多也僅能實現約500萬元的持股市值,距離“神話”差距較遠。不過,該行員工持股的合計市值還是數十億元量級的。
《證券日報》記者按照披露職工持股的擬IPO銀行大致統計,逾2萬名員工持有所在銀行的股權:農商行持股員工的比例較高,在60%-80%之間,城商行員工持股比例稍低,但也在20%-60%之間。即使只按照公司凈資産計算,這些員工持股的累計價值也超過百億元。
除了對持股比例作出限制外,《通知》還對“套現”也進行了嚴格限定:金融企業高管和個人股份轉讓鎖定期不得低於3年,期滿後,每年可出售股份不得超過持股總數的15%,5年內不得超過持股總數的50%。這意味著,高管要完全“套現”至少需要5年以上。
“從此前上市的三家城商行的情況來看,管理層並沒有因為身價暴增而大面積離職或出現團隊的不穩定,換句話説,適當的員工造富是符合銀行業混改的大方向的”,上述仲介機構有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造福IPO“影子股”
雖然不能再現“員工造富神話”,但是擬上市銀行一旦實現上市,還是很有可能“造福”其影子股的。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比較有趣的是,在很多産業公司的股吧,投資者談論的都是**擬上市銀行何時能上會、發行。
事實上,在等待IPO的過程中,很多擬上市銀行進行了增資擴股,且牽手對象多為同一區域的龍頭企業(包括上市公司),因此IPO“影子股”的概念也牽涉到擬上市銀行身上。
以江蘇銀行為例,截至目前,合計持有該行51%以上股份的前14大股東包括上市公司華泰證券、華西股份、寧滬高速、蘇寧雲商,其中,華泰證券的持股佔比(發行上市前)高達6.16%,為江蘇銀行第三大股東。
此外,鳳凰傳媒控股股東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持有江蘇銀行8.9億股,佔比達8.57%。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多個銀行業分析師的研報中,上述4個江蘇銀行IPO“影子股”被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