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A股市場為何散戶最冤

  • 發佈時間:2015-06-17 02:32:01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談股論市

  如果“去散戶”化得以實現,A股的改革可能會容易很多,因為當監管層面對相對理智的機構投資者時,就不至於承受保持社會穩定的“維穩”式壓力。

  長沙重倉融資買入中國中車結果遭遇強制平倉無奈跳樓的股民引發的輿論熱度還未平息,昨日大盤再度跳水,使得許多中小投資者紛紛調侃又要“站上天臺”。

  A股市場近年來以散戶投資者為主的情況依然沒有得到真正改變。2011年年中,中國股票市場公募基金資産是2.5萬億,佔當時約23萬億股市市值比例為11%。目前公募基金資産達到7.3萬億,但股市市值已達70萬億,比重依然只有11%。

  也就是説,四年來,A股市場主要機構投資者的佔比依然沒有提高,散戶佔整個A股市場的比重仍然超過70%。

  股市主要的機構投資者除了專業的、以公募基金為基礎的“投資基金”,還包括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這三大機構投資者在股市當中的佔比,是決定股市投資者結構是否健康的重要標誌。目前美國此三大類機構投資者投資股票的總市值高達20萬億美元,佔美國股票總市值的80%,而中國此三大類機構投資者僅擁有中國股市總市值的不到15%。

  中國股市“散戶市”帶來的結果就是政府不得不更多地參與其中,不僅要監管和規範市場的各類行為,還要時刻保護諸多非理性和風險承受能力極小的,基數龐大的散戶投資者,從而不得不將股市變成“政策市”、“消息市”。反之,也正是由於中國股市當中,政策所決定的因素很多,市場所發揮的作用有限,也就導致了目前的A股市場依然擺脫不了“政策市”的困擾。如果“去散戶”化得以實現,A股的改革可能會容易很多,因為當監管層面對相對理智的機構投資者時,就不至於承受保持社會“穩定”式的壓力,投資者也就不會因為股價的下跌,或者某只股票的退市而拉起橫幅,“聚集”于證監會門口。

  當然,“散戶市”也有一定的“優勢”,假如A股崩盤(短期內出現超過30%以上的暴跌),整個金融市場也不會受到太大的衝擊。因為散戶進入股市的主要資金來源於儲蓄,目前信貸和場外配資有所擴張,但整體來看不會影響到整個銀行和金融機構,銀行並沒有參與到更多的杠桿交易當中,股市暴跌對金融市場的衝擊不會迅速蔓延。從這個角度來説,散戶最終要為股市的劇烈波動買單,並且也順其自然地成了“保護”金融系統的“犧牲品”。

  目前,市場對“散戶市”的主要誤解是,當股市出現崩盤走勢,為了穩定上億股民的情緒,政府會不惜一切手段“救市”。這種誤解和誤讀加劇了不具備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在高位涌入股市,同時“羊群效應”超越了一些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預期,使得諸多專業的投資者在短時間內獲得了超過預期很多倍的收益,加快了其“獲利了結”及離場速度,散戶被套的風險就更大了。

  任何市場的壯大,都免不了全民參與,只是形式不同罷了。A股成為“散戶市”,並不能簡單地説中國股市發展錯了,恰恰相反,一個能夠吸引和允許諸多民眾參與的市場,本身就詮釋了自由市場的意義。

  但長期來看,“散戶市”並不符合每個投資者的最佳利益,社會高效運轉的前提在於,專業的人負責專業的事。有效率的分配財富(花錢),實際上比掙錢更難。如果一些投資者把資金交給專業的基金公司打理,自己就有時間去繼續從事與興趣和特長有關的工作,持續為自己和社會創造價值。巴菲特的成功,真正的原因是他花了畢生的精力為股東炒股,股東們則有了足夠的時間繼續去創造更多財富。

  □肖磊(財經專欄作家、世元金行高級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