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學家破解早期食草恐龍遠離熱帶地區之謎

  • 發佈時間:2015-06-16 14:3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林小春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國際科研小組15日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説,他們破解了2億年前熱帶地區很少有大型草食性恐龍生活之謎,認為這可能與當時熱帶地區的高溫、乾旱等極端氣候條件有關。

  化石資料顯示,恐龍大約2.3億年前出現在地球上,它們在1500萬年內進化出各種體型,並佔據地球大部分陸地。但在恐龍時代的頭3000萬年裏,熱帶地區只有寥寥數種體型很小的肉食性恐龍存在,那時候大型草食性恐龍在熱帶地區很罕見,這種現象在古生物學上成為一個謎。

  為了解恐龍時代早期熱帶地區的環境,這項最新研究分析了美國新墨西哥州北部一個被稱為“幽靈牧場”的地區的沉積岩樣本,這些樣本在2.05億年至2.15億年前由河流沉積物沉積而成。“幽靈牧場”曾發掘多個恐龍化石,2億年前它位於北緯12度,與今天印度南端的地理位置大體類似。

  研究表明,2億年前的熱帶地區氣候極不穩定,有些年份濕潤,有些年份乾燥,兩者之間的交替完全不可預測,每隔幾十年還有野火發生,能把氣溫加熱到600攝氏度,那時候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也很高,是現在的4到6倍。

  這樣嚴酷的環境導致當時的熱帶地區難有茂盛的植被存在。“我們的數據顯示,這不是一個好玩的地方,”參與研究的猶他大學助理教授蘭德爾·伊爾米什在一份聲明中説,“那個時候,極端天氣事件不可預測地來回交替,大型、溫血草食性恐龍無法在比較接近赤道的地區生存,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研究人員認為,2億年前的熱帶地區最多只有小型的雙足恐龍如腔骨龍可以生存。

  這項研究也被認為有助於認識由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導致的氣候變化。伊爾米什説,在恐龍時代的早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是現在的4到6倍,這説明如果我們現在的氣候變化繼續下去,熱帶地區可能出現類似的生態環境。(記者林小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