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讓觀眾成了電影的“老闆”

  • 發佈時間:2015-06-16 06:34:42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張麗華

  “網際網路+”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被越來越多的行業所重視,電影業也不例外。

  6月14日,本屆上海電影節正式開幕第一天,娛樂寶在一週年慶典上對外公佈了這一年多來利用粉絲經濟籌拍電影的業績。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5月,娛樂寶共售賣了9期、21個項目,共有近千萬個網友參與,投資金額達到5.3億元,投資的電影票房累計37億元。

  “粉絲經濟學”成票房制勝法寶

  中國觀眾更愛投資好萊塢科幻片

  近年來,網際網路與娛樂産業的融合日益緊密,以電影行業為例,由於網際網路的介入,影視行業的産業鏈悄然變化。以《小時代》、《爸爸的假期》為代表的粉絲電影成為2014年電影行業的一個新現象。

  粉絲電影以用戶的喜好作為出發點,充分利用人氣明星強大的號召力,大幅減少了電影投資的盲目性,提高了投資回報率,成為電影票房的制勝法寶。

  據娛樂寶平臺大數據歸納而成的《網際網路+娛樂産業報告》顯示,粉絲電影的本質仍是粉絲為心儀的明星買單,只是消費明星的渠道和方式産生了變化。粉絲電影未來將成為電影的一個新品類,還將出現粉絲眾籌、粉絲包場、粉絲點映的多種新模式。

  而去年以來,雖然多部國産電影取得了優異的票房成績,但是從大數據反映出的用戶偏好來看,中國觀眾依然更青睞以好萊塢科幻片為代表的進口片。

  在通過娛樂寶投資電影的710多萬用戶中,57.87%偏好科幻、54.09%偏好喜劇、40.93%偏好動作。

  在娛樂寶投資的項目中,只有1部進口片,3部合拍片,其餘均為國産片,但58.54%的用戶更願意投資進口片,只有9.61%的用戶願意投資國産片。

  從電影制式來看,37.9%的娛樂寶用戶傾向於投資3D電影,只有19.47%的用戶傾向於投資2D電影。

  用戶在做出投資一部電影的決定時,55.34%用戶是受到影評口碑影響,38.43%用戶受主演影響,36.12%用戶受類型影響。

  沒有好內容好作品 網際網路+只是個空架子

  在娛樂寶一週年慶典現場,還首次揭秘了娛樂寶的來源竟然是源於功夫皇帝李連杰的夢想。“作為一個熱愛電影的演員,最難受的感覺就是等待,”李連杰透露,他在美國好萊塢闖出名氣後,曾經與知名導演、製片人一起拿著劇本去找投資人,結果等了40多分鐘,投資人卻不置可否,“那時候我就在想,能不能有一天,我可以不靠這些投資人,讓觀眾來投資,我來拍電影。”

  李連杰表示,決定一部電影拍不拍不應該是那些抽著雪茄、喝著紅酒的商人,觀眾才應該是電影的“老闆”,中國的電影産業未來要發展到2000億、3000億,一定要借助網際網路的力量,讓所有熱愛電影的人都能參與進來,“和馬雲成為朋友之後,我反覆跟他談我的電影夢想,談中國電影産業,後來就有了娛樂寶這樣一個産品。”

  雖然網際網路讓普通觀眾也有機會成為電影的“老闆”,但是在阿裏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劉春寧、博納影業集團總裁于冬、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等一眾大咖看來,好內容才是電影的根本。

  劉春寧認為,網際網路會給電影業帶來的創新可以用“4+1”來總結:首先是投資融資的創新,娛樂寶推出至今籌集融資接近5.6億,投資近20部電影,真正體現了網際網路精神。其次是網際網路行銷和傳統發行的創新,第三是商業模式的創新,第四是用戶體驗的創新。“前面這四個創新都是圍繞在‘1’的周圍,這個‘1’就是好的內容。”劉春寧説,網際網路提高了我們的效率,但無論網際網路再怎麼變化,好作品、好內容永遠是王道,沒有好的作品,好的製作團隊,網際網路+只是個空架子。

  在去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于冬語出驚人,拋出“電影公司未來都將給BAT打工”的觀點。對此,劉春寧表示網際網路公司在內容環節上肯定無法趕上電影公司,因此只能搭建生態從而吸引合作夥伴,“應該是網際網路公司給電影公司打工。”

  王長田則認為,網際網路公司和電影公司,不是誰給誰打工的問題,大家的産品是面對所有的觀眾,“我們都是在為中國的電影觀眾打工,為中國的電影産業打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