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既靠技術創新也靠服務到位

  • 發佈時間:2015-06-16 02:31:1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國鳳

  從在引黃灌區大面積開展麥後復種秋菜、糧食、飼草、油料、玉米前茬種植,到實現當地農業耕作“一年兩熟制”的新模式;

  從把種植“冬牧70”新技術新品種送到農民手中,緩解飼料短缺,保護生態環境,到給農民帶來極佳的經濟效益……這些都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系統提升“為農服務”功能、助農增收、創新綜合改革試點取得的一個個成果,讓廣大農民享受到了全方位綜合服務。

  “一年兩熟制”——耕作制度再創新

  5月下旬,記者在黃河灌區採訪時,自治區農牧廳副廳長賴偉利告訴記者,在黃河灌區收穫玉米和水稻後復種“冬牧70”黑麥草,是針對當地秋作物收穫後的冬春空閒地,不僅可以有效減少農田草害,培肥地力,緩解畜牧業飼料短缺的問題,而且還可以結合黃河灌區實際,開展綠色增産模式攻關的有效舉措,對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具有重要意義。

  在引黃灌區開展麥後復種和黑麥草水稻、玉米前茬種植示範,是繼上世紀90年代推廣的麥套玉米複合種植技術之後,耕作制度的又一次改革創新。自治區農業部門種植業負責人認為,通過幾年努力,各級農業部門合力改革耕作方式,把新技術新品種送到農民手中,通過大力推廣“冬牧70”黑麥草的大面積種植,有效緩解當地糧飼爭地矛盾,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産出率;對加速土壤氮素消耗,減少土壤氮素富集,具有顯著的生態和經濟效益。

  打通農技服務“最後一公里”

  近年來,自治區農業部門大膽探索,引導和支援民間資本組建的社會化服務主體,建設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農業便民服務中心,受到了當地專業合作組織、種植大戶和廣大農戶的普遍好評,為各地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樹立了典型,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引入民間資本,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技術服務網路,是寧夏農業系統創新綜合改革試點的一個亮點。靈武市農利達農資公司通過深化技術服務範圍,推進當地耕作制度改革,加大“一年兩熟制”模式示範,取得了比較好的經濟效益。

  賴偉利告訴記者,通過當地科技服務企業推廣麥後復種秋菜,效益非常好,農民的積極性很高。通過這種模式,既穩定了小麥種植面積,保障了口糧安全,又加快了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力度。

  據了解,今年自治區農牧廳會同供銷社等部門在境內黃河灌區8個縣區啟動建設了以測土配方小型配肥站為牽引的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體系,為農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