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是協同防禦還是“項莊舞劍”

  • 發佈時間:2015-06-16 01:31:2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期特別關注

  駐韓美軍司令部、韓美聯合司令部及“聯合國軍”司令部近日聯合發佈的《戰略摘要》稱,韓美已制定應對朝鮮導彈威脅的四大作戰原則。四大原則的第一條即提到,在發生緊急情況時,美國可能將在南韓部署反導攔截、探測武器,其中就包括薩德戰區高空導彈防禦系統。那麼,美國為什麼一直處心積慮要在南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呢?薩德系統能起到所期望的作用嗎?請看科技日報特約專稿——

  一直以來,薩德系統遭到了中俄的聯合反對,南韓國內的反對聲浪也不小,但美國緣何還要不遠萬里到南韓部署反導系統?

  按照美國政客們的説法,是要防禦朝鮮導彈的威脅,保衛南韓的安全。這使人聯想到,美國現在正在俄羅斯大門口的波蘭和羅馬尼亞部署“岸上宙斯盾”,以實現歐洲反導計劃的事實。其名義上是為了防禦伊朗,實際上是要圍堵和震懾俄羅斯。

  南韓已有“空中大壩”

  對南韓構成最大威脅的應該是近程低空導彈。朝鮮不需要動用中遠端導彈,僅用“飛毛腿”“蛙”式和“勞動”等近程彈道導彈及遠端火箭炮即能對南韓的核心都市圈進行大規模打擊。這種打擊成本低、數量多,飛行時間又很短,反導系統很難進行有效攔截。

  南韓在2008年就從德國引進48套愛國者-2作為末段導彈防禦主要武器。後來又正式從美國購買愛國者-2的改進型GEM-T地空導彈系統。此種導彈完全能夠對付朝鮮的近程彈道導彈、超音速戰機以及其他飛行器,30公里以內的彈道導彈以及150公里以內的超音速戰機都在其攔截範圍之內。但美國仍藉口朝鮮威脅,多次要求南韓引進和部署薩德。美國的打算很清楚,第一步組成區域性導彈防禦系統,第二步將南韓納入美國主導的東亞美日反導系統,最後納入美國全球性的反導系統。這個打算自然遭到中俄二國的強烈反對和抗議。南韓前幾屆政府主要考慮到引進薩德經濟負擔太重,又不實用,而且部署薩德有違于南韓“自主國防”政策和“聯美和中”的國家戰略,暫時放棄這一打算,宣稱要建立一套獨立自主的導彈防禦系統。即以自行設計為主,自己打造反導系統。

  南韓早先構建的低層彈防禦系統,稱為空中導彈防禦系統。該系統以購買的愛國者導彈為主,再配上一套早期預警雷達、一套艦空導彈防禦系統和一套陸基導彈防禦系統。在美國預警衛星的幫助下,能夠跟蹤並攔截來自朝鮮的低空飛行近中程導彈,但並不與美國反導體系聯網。後來南韓國防科學研究所歷時5年研製成功正式的新型地對空導彈系統鐵鷹-2號。2010年7月,鐵鷹-2號首次試射成功。2011年底正式服役。它主要用於攔截飛行高度10-15公里的彈道導彈或戰機,被韓軍譽為防禦朝鮮導彈的“空中大壩”,是“國之精粹”。

  可以有效防範低空近中程導彈

  南韓建立的反導系統,有點類似以色列建立的箭-3反導系統。二者要防禦的敵方都近在咫尺,而且二者的反導系統基本上是獨立自主打造,同時也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南韓的鐵鷹-2號大量吸取俄羅斯S-400的技術和經驗。早在1999年,南韓就向俄羅斯購買了大量專利。據透露,南韓至少從俄羅斯獲得了五大專利技術:一是導彈“冷發射”技術,即導彈靠外力獲得初速,飛到空中後再自行點火,以提高發射系統的安全性;二是定向彈頭技術,導彈戰鬥部的爆炸破片可以向目標方向集中釋放,大大提高殺傷力;三是脈衝火箭推進劑,可以提高導彈的飛行速度和靈活性;四是主動雷達導引頭,可在飛行末段自行制導,飛行目標;五是飛行姿態控制技術。當然還有不少南韓自己的技術。所以有的專家稱南韓的系統為“似俄非俄”。

  最關鍵的是,俄羅斯于2004年向南韓交付了相控陣雷達技術,使得鐵鷹-2號系統能同時攻擊多個目標。

  南韓國防科學研究所還正在研製射程更遠的L-SAM地對空導彈系統,它不僅能攔截飛行高度超過6萬米的彈道導彈,而且能同時控制更多的攔截導彈,命中率也更高。南韓軍方宣佈,2015年就能初步建起覆蓋中高空的自主反導系統。

  這些基本上自行設計的反導系統威力究竟如何?拿以色列為例,它處於極其嚴酷的地理環境,但它的反導系統,卻能在多次以阿衝突中表現出色,基本上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而且由於實用性和經費問題,以色列還拒絕購買美國一些武器裝備。例如,美國一枚愛國者攔截彈,售價為200萬美元,而以色列為自己研發的“塔米爾”攔擊彈,成本僅10萬美元。所以以色列堅決頂住美國軍火商的推銷而採用自己的産品,不但節省費用,而且非常有實效。南韓軍方和專家自己評論,鐵鷹-2在防禦低空近中程導彈方面能起到“空中大壩”作用。

  薩德對周邊國家有潛在威脅

  薩德系統到底有多大威力?根據美國官方數據和國內一些正式資料,它可以攔截射程為3000km以下中近程彈道導彈(3000km指的是對方來襲導彈的射程,並非指薩德自己攔截彈的射程),它的最大攔截距離為200km,最大攔截高度為150km。系統中雷達為相控陣雷達AN/TPY-2,其探測距離500km。

  薩德雷達是放在前沿還是放在後方,功能大不一樣。放在前沿陣地時,它能探測到很遠處對方發射陣地導彈起飛助推段的情況,能起到攝取情報和監視對方軍事活動的作用。而放在後方陣地主要起到末段高空防禦作用。儘管薩德的攔截距離僅二三百公里,但就像俄羅斯政府所説,薩德既可發射攔截彈,當然也可對設備稍加改變,發射進攻的彈道導彈。綜上分析可見,南韓部署美國薩德系統,其作用範圍遠遠超出防禦朝鮮導彈所需的範圍。

  當前美國的國策,就是從歐洲和亞洲兩方面遏制和圍堵中俄。在歐洲,2013年美國和北約制定了新的歐洲反導計劃EPAA。這個計劃名為對付伊朗,實際上直接威懾和遏制俄羅斯,自然遭到俄的強烈反對。但EPAA計劃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在亞洲,美國想用反導來圍堵中國,其規模一點不比歐洲差。他主要拉攏日本一起幹。美日兩國打從2004年12月17日簽署導彈防禦項目合作協議後,就加緊建打造名為防禦朝鮮, 實際上劍指中國的反導系統,至2011年已基本完成整個系統的部署。又經過近幾年的海試、打靶和改進,已基本具備作戰能力,並作為子系統納入美國全球性的導彈防禦大系統。

  但隨著美國加緊推行重返亞太和“亞太再平衡”戰略,日本右翼政客發展軍國主義野心也不斷擴張,美日都不滿足於這個已有的反導系統,不斷要求對它進行升級改進。2014年10月美國在日本西部京都地區部署第一套反導雷達,只是其第一步。而美國最感興趣的,還是在南韓境內部署薩德系統,它比起部署在日本,大約又能向西、向北前推進300km的探測距離,能更方便地監視我國東部地區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大部分的中遠端導彈發射活動。因此遭到中俄二國的強烈反對和抗議。

  薩德還在不斷升級改進

  據國外媒體報道,從2010年起美國就對薩德系統不斷進行升級改進。主要內容包括:攔截彈增加一級發動機,使攔截距離從現在的200km提高到500km;導引頭末制導改用雙色紅外制導,提高了對目標識別、跟蹤、截獲和抗干擾能力;改進和提高相控陣雷達T/R組件性能指標,大大提高了雷達探測距離;通過將雷達對攔截彈的指令改用頻分多路通信,以及進一步利用LINK-16數據連結口,使多個薩德系統聯網,協同作戰。

  美國現正加緊此項升級改進工程,爭取早日服役,以進一步提升美國充當世界警察的實力。

  美國從2010年起就不斷向南韓施加壓力。南韓當前政府能否像前幾屆那樣頂住這一壓力還是個未知數。正像南韓《國民日報》所説,加入美國反導體系,就等於加入美國的反華陣營,損害鄰國安全利益,完全違背他自己的 “聯美和中”政策。

  當前南韓在安全上依賴美國,經濟上有求於中國,樸槿惠政權必然要在二者間尋求平衡點,謀求最大利益。另外朝鮮半島形勢也是個未知數,如果朝鮮核和導彈威脅繼續升級,美國必然趁機向南韓進一步施加壓力,南韓民間輿論可能進一步傾斜于引進美國武器,當權者也可能藉口現有的反導系統無法扛住這種威脅,進一步有求於美國。正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南韓專家所説的,“如果美國要求,在作戰指揮權移交和分攤防務費用上有求於美國的南韓很難拒絕。現在南韓能做的只有以拖待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