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訪中科院院士鄭曉靜:激發崇尚創新樂於創新能量

  • 發佈時間:2015-06-15 08: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毅  責任編輯:羅伯特

  激發崇尚創新樂於創新的能量

  ——訪中科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鄭曉靜

  國務院近日出臺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重點抓好9個方面的任務,加快培養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勇於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高校是國家創新的重要源頭之一,又是培養未來創新人才的重要教育陣地。《經濟日報》記者日前就高校如何培養創新人才這一問題,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鄭曉靜。

  記者:有一種觀點認為,在校學生的根本任務是學習知識,創新創業是畢業以後的事情。您如何理解專業基礎學習與創新創業素質、技能教育的關係?

  鄭曉靜: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或者鼓勵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學習知識、掌握技能之間並不矛盾,反而是一種激發、一種促進。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關乎長遠、關係高校人才培養品質全面提升的系統工程。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理應成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特別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記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我國電子資訊工程領域的著名工科院校,學校在建立需求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和創業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結構方面有何探索?

  鄭曉靜: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結合各領域綜合改革,紮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還面向有意願有潛質的學生,專門制定實施了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並積極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和培養內容。

  學校對企業的需求保持著高度的敏感,一向重視與企業間的合作和互動。我們開設了近百門與創新創業相關的課程,與企業聯合編寫系列教材和以知名校友等為代表的創業案例集,還聘請優秀企業家擔任創新創業導師,確保創新創業教育覆蓋全體學生。

  學校還聯合微軟、騰訊、華為、中電集團等行業知名企業和研究所,建立了56個校園企業創新創業俱樂部,組建了近200個創新創業團隊,吸引2000余名同學加入。在創新創業導師指導下,通過參與企業産品研發、項目管理等方式,開展創新創業實踐,不僅幫助企業完善了産品,還極大地提升了大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記者:有人説,中國高校學生的基礎知識功底紮實而創新創業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創新魄力和創新後勁不足。這似乎與我們高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體系有關,請問您怎麼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這方面有何實踐?

  鄭曉靜:創新能力、創新魄力和創新後勁等方面的問題確實存在,這也是我們不斷在思索和探討並希望在大學培養中可以解決的問題。學校想要培養的不僅是腳踏實地的實干家,更是有想像力、有創造力、有社會擔當的創業家。因此我們一直致力於把創新創業的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學校構建基於培養“學生自我發展能力”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同時,還注重利用品牌活動的效應,讓大學生置身於人人崇尚創新、樂於創新的氛圍之中。“星火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已連續舉辦27屆,成為培養學生科技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的搖籃。

  針對自主創業的學生,學校實行了“彈性學習年限制度”,休學創業時間最長2年,並設立了“創新創業校長基金”,加強對處於種子期和初創期創業團隊的扶持力度。學校還整合校內資源,重點打造具有電子資訊特色的“眾創空間”,面向學生開放了國家和省部級實驗室、研發中心,在校內專門集中建設了創客工作坊、創業苗圃,促進創意産生、産品落地,幫助項目獲得政府和社會資金支援。

  記者:人文修養和底蘊是培養青年學生可持續創新能力和素質的重要基礎。作為典型的專業工科院校,請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這方面作了哪些努力?

  鄭曉靜:西電作為一個行業特色比較鮮明的理工科大學,需要更多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的實干家。我希望學生在未來不僅能創造、創業,還能成為領袖人才和領軍人才。要實現這一點,不僅需要踏實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有勇氣、有規劃、有氣魄、有眼界、有深度,而這些創新創業的必要素養和精神氣質離不開人文精神的浸染和滋養。

  學校一直將人文素養的培養貫穿于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星火杯”、校慶月等品牌活動之中,學校堅持讓思想和精神引領創新創業,鼓勵學生培養創新的能力和氣魄。學校還實施了“星火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團隊支援計劃”,組建了全國高校第一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文化科技創意團隊,致力於研發、推廣融合傳統文化的科技創新項目,通過現代科技等手段為其融入新的元素,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實現文化創新和文化育人。(經濟日報記者 張 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