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資本活躍起來

  • 發佈時間:2015-06-15 03:35:28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卓勇良

  幾年前聽姚先國教授發言,至今記憶猶新。姚教授説,假定這個世界佔20%的人做出了佔80%的貢獻,但也不能拿80%的錢,至多只能拿50%或更少錢,否則富人是混不下去的。

  富人和窮人到底誰替誰打工掙錢,就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的難題。不過我倒是覺得,如果沒有馬雲在他的湖畔花園聚起17個合夥人,創辦阿里巴巴,也就沒有如今阿裏上市後的那麼多富翁;如果沒有宗慶後當年踩著三輪車創業,也就沒有今天的娃哈哈帝國;如果魯冠球1969年沒有領著6位小夥伴,在寧圍辦起農機修理廠,或就沒有今天的萬向集團。我想表達的,是從創業邏輯起點而言,總是得先有老闆給大家打工,然而才逐漸聚起一大幫員工。至於隨後,當然是誰也離不開誰。

  舉例來説,1957年,浙江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是西部某省的1.4倍,1978年是1.5倍,2000年則是3.1倍。浙江發展手腳曾被計劃經濟捆死,農民收入難以提高。改革開放後就不一樣了,首先是農民整體積極努力,其次是一大群農民把自己變成了老闆,然後是浙江農民收入的大幅增長。

  前些年,勞動收入佔國民經濟比重大幅降低。1983年以來,中國勞動收入佔GDP比重,經歷了改革開放初期短暫上升後,根據我的估算,從1983年56.5%下降至2011年34.2%。這些數據是否如此準確或可商榷,但勞動收入佔GDP比重下降幅度多達20個百分點左右,資本收入比重上升10余個百分點,應是可信的。勞動收入比重下降與資本收入比重上升之間,有著數個百分點差額,大致是城鄉居民的轉移性收入。

  令人高興的是,中國的勞動收入佔GDP比重下降終於在2011年終結。2014年根據我的估算,勞動收入佔GDP比重達到37.9%,比2011年上升3.7個百分點。數據準確性或可商榷,但勞動收入佔GDP比重上升是確實的。因為從2011年以來,城鄉每人平均收入實際增速,分別比GDP增速快0.2和2.1個百分點。這是客觀經濟規律使然,更是中國經濟的自我提升。

  企業家群體給工薪階層“打工”,從市場經濟下的國民經濟分配角度而言,或可理解為是常態。去年下半年有一部據説轟動全球經濟學界的著作來到中國——法國經濟學家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這部書一個重要內容,是分析資本收入佔一些國家國民收入變化趨勢。按皮凱蒂分析,英國和法國的資本收入佔國民收入比重,18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從35%-40%,下降至20%-25%。這表明發達國家近100多年來國民經濟分配,資本只能拿小頭。

  皮凱蒂憂心忡忡的是,20世紀末以來,發達國家資本收入佔GDP比重開始回升。但即使如此,英國和法國的資本收入佔國民收入比重,也不過僅回升約5個百分點,並未超越20世紀初水準。而我認為,這裡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於中國參與全球分工深化,持續推動這些國家資本收入佔國民收入比重上升。隨著中國勞動收入佔GDP比重開始上升,資本收入比重開始下降,加之中國具有全球無可替代的最龐大勞動力群體,發達國家資本收入佔國民收入比重上升的好日子,恐怕也該到頭了。

  中國經濟當下一大難題是激發資本信心問題。今年1至4月份,全國投資增速回落5.3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增速回落7.7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們可能正在遭遇資本消極。如何讓企業家增強對於中國經濟的積極預期,增加短期及中長期投資,是政府重大課題。而筆者淺見,這關乎財政貨幣政策以及政府服務等一系列重要問題的解決。

  (作者單位: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