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他把生命獻給了草原

  • 發佈時間:2015-06-15 03:31:2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五四

  説起吉日嘎拉,內蒙古自治區西烏珠穆沁旗旗委書記周金樁,不時哽咽,淚水不停,不得不幾次停頓下來。“吉日嘎拉不僅是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還是大傢夥公認的好兄弟。”他説,“旗裏把最重要的農牧業局長崗位剛剛交給他才26天,他就走了,他才41歲呀。”一切都那麼突然,突然得讓許多人至今都不能相信。

  “我壓著,你先撤!我打火經驗比你豐富”

  4月2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兇猛地撲向草原,直接威脅著高日罕鎮6萬多畝草場和1萬多畝林地,還有牧戶和牛羊。吉日嘎拉聞訊,立刻帶著局裏的十幾個撲火隊員趕往火場。當時最早見到吉日嘎拉的高日罕鎮土地所幹部包曙光回憶説,儘管他是滅火指揮部的成員,但他依然身先士卒,一直衝在最前頭。到17時左右,已經奮戰了六七個小時的吉日嘎拉及十幾個幹部和牧民,此時都已經體力不支。意料不到的是,就在離人們休息處不遠,已經被撲滅的山頭上,借助風勢的余火死灰複燃,很快又形成了一條幾十米長的火線,而不遠處一條公路的另一側就是一片1萬多畝的林帶。

  在這危急關頭,吉日嘎拉拉起一個滅火器,衝上去邊撲火,邊喊:“決不能讓火頭越過公路!”就在這時,一陣強力旋風改變風向,瞬間,幾米高的火苗卷著濃煙和灰塵,兇悍地向人們迎面撲來。“大家快撤!”吉日嘎拉高聲呼喊,奔跑中也沒舍得扔掉滅火器。然而,一道草場圍欄擋住了人們的逃生路線。(下轉第四版)

  吉日嘎拉不得不扔掉滅火器,衝著包曙光大喊:“咱倆壓上去,讓他們快撤!”

  灼熱的火焰迅速逼近,濃煙一時讓人呼吸困難,睜不開眼。吉日嘎拉感覺到人們已經一個個跨了過去,便向包曙光喊出了他生命中的最後聲音:“我壓著,你先撤!我打火經驗比你豐富。”當人們再回頭尋找吉日嘎拉時,滾滾濃煙和烈火已經籠罩了整片草原,根本看不到他的身影……

  4月22日這一天的8時30分,吉日嘎拉一上班就與副局長巴圖約定,下午去浩勒圖高勒鎮了解黃牛改良重點戶的情況。12點剛過,火警電話改變了吉日嘎拉的工作日程。他一邊迅速聯絡、組織農牧業局應急滅火隊,一邊趕往火場。“沒想到,這次的分頭作戰,竟成為我們的永別。”西烏旗農牧業局辦公室主任蘇米亞難掩傷感。

  從趕赴火場到失去聯絡,吉日嘎拉的手機有過20多次通話記錄,最後一個電話是15時40分打給高日罕鎮後勤部主任劉偉傑的,“你趕緊準備柴油,已經派車去取,鏟車的柴油不夠了。他十分焦急地説了這麼一句就挂了。”劉偉傑説。

  那天18時左右,在600多名幹部群眾和森警、消防官兵的共同奮戰下,大火終於被撲滅了。然而,隊伍裏卻不見了吉日嘎拉的身影,手機也無法接通。就在無數個電話不停撥打吉日嘎拉的手機時,搜尋人員發現,在幫助大家撤離的網圍欄不遠處,就在距離公路僅僅幾十米遠的地方,吉日嘎拉永遠地倒在了那片草原上。

  如果他要是稍微有一點私心,往後撤一下,誰也不會説什麼;他是局長,完全不用始終衝在前面……在記者採訪時,人們都這樣説。

  “‘吉日嘎拉’蒙古語是幸福的意思,但當危急的時刻來臨。他卻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幸福,這就是一名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公僕對幸福的詮釋。”一位同事在悼文中這樣寫道。

  見到吉日嘎拉的父母親,記者找到了他的成長答案。依然還在悲痛中的他的父母親,見到記者時説的兩句話,讓所有在場者流下了眼淚。第一句話是,“吉日嘎拉已經走了,還有12個打火受傷的幹部和牧民,住在醫院裏,你們應該去關注他們,多宣傳他們。”第二句話是,“他(吉日嘎拉)能夠走到今天,完全是在黨和組織的培養教育下才做到的,應該感謝黨和組織。”

  “他對工作負責到底的那股子勁頭,真是讓人欽佩”

  2011年4月22日,是吉日嘎拉準備去高日罕鎮當鎮長的第一天。父親在他工作日記本的封面上鄭重寫下了寄語:越是艱苦的地方,越能鍛鍊人,希望你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繼承和發揚老一代革命前輩的優良傳統作風,做一個合格的黨的幹部。

  吉日嘎拉的父母是上世紀60年代末學校畢業後來到西烏旗的。父親在畜牧戰線一幹就是幾十年,當過畜牧局長,後來還當過副旗長,是有名的畜牧專家,曾經寫過《養牛與牛病防治》等3本畜牧方面的教科書。母親當醫生經常下鄉到牧區,牧戶離城裏遠,每次下鄉她都儘量把藥箱裝得滿滿的。父母親多年來一直堅持寫日記,這個傳統又影響著吉日嘎拉,他犧牲後,日記被整理出來,有56本,摞在桌子上差不多有1米高。他母親説:“儘管家裏只他一個男孩,上有兩個姐姐,下有兩個妹妹,但他從小一點都不嬌慣,懂禮貌愛勞動。他看到我為了貼補家裏養豬養雞很辛苦,他只要有空都要幫我幹活。”良好的家風,潛移默化地影響並造就了他努力工作、衝鋒在前、享受在後、樂於助人的性格。

  今年3月底吉日嘎拉離開高日罕鎮時,他把這個日記本交給了新任鎮長新畢力格。與吉日嘎拉共事多年的新畢力格明白他的用意,“裏面工整、詳細地記錄著他在這裡所涉及的工作和問題,不僅説明他的牽掛還在,也是給我工作上指明瞭一個方向。”

  高日罕鎮是上世紀60年代生産建設兵團的一個團場,這裡曾經涌現過知識青年七十二英烈撲火英雄群體,周恩來總理為此做過批示。後改為國營農牧場,2005年轉制建鎮,複雜的背景使這裡歷史欠賬較多,人員構成複雜,經濟發展滯後,而且陳情者不斷,吉日嘎拉的前兩任鎮長都因此而退縮。但他在上任不到半年時間裏,遍訪全鎮1348戶,並把每一戶的詳細情況一一記錄在工作日記上。當他看到近千戶居民和牧戶住在土房、危房裏,他就先從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入手,立項目、跑資金,陸續為937戶完成了危房改造,建設標準化棚圈62處,打機井129眼。

  擁有1473平方公里面積的高日罕鎮,公路建設一直滯後,遇到雨雪災情,牧民出欄牲畜、調運飼草、購買生活所需極為不便。吉日嘎拉便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改善牧區的道路交通上。西烏旗交通局有一份2011年以來高日罕鎮公路建設的明細表,從中可以看到,吉日嘎拉在任的4年裏,該鎮新修砂石路、改建水泥路等總里程110多公里,修建過河漫水橋4座,投資總額超過3000萬元。通行率由2011年的30%提高到70%以上。

  草原深處的無電牧戶,是吉日嘎拉心頭的一份牽掛。他三天兩頭去找旗電建公司,爭取到風光互補項目,讓690戶牧戶結束了無電歷史。即使調任旗農牧業局的第二天,他還跑到電建公司,過問工程情況。“他對工作負責到底的那股子勁頭,真是讓人欽佩。”電建公司與他接觸過的人説。

  2012年,由於降水量大,高日罕水庫容量超限,先後兩次提閘泄水,造成下游大面積水災。吉日嘎拉帶領鎮幹部連續兩個月奔波在救災一線。看到牧民的羊被衝到網圍欄上,他就跳進水裏一隻只解救;看到牧民家裏進水,他就蹚水背送老人和孩子,幫助牧民轉移財産。災後,他又協調蒙東能源公司等責任單位,為受災牧民爭取到870萬元補償款,挨家挨戶親自送到牧民手中。

  長期在潮濕環境裏奮戰,他落下了蕁麻疹的病根,由於沒有及時治療,逐漸嚴重到全身瘙癢,經常無法入睡。同事勸他去看看病,可他根本顧不上,只能靠長期服用含有激素的藥物來控制。在高日罕鎮工作4年,最讓他感到欣慰的是,2014年全鎮牧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17486元,比2011年的9485元增長了近一倍。

  “初來時還是個身體健康的小夥子,離開時卻病痛纏身,瘦了20多斤……”想起朝夕相處的好兄長永遠離開了他愛戀的草原,新畢力格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