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貿易盈餘問題值得關注
- 發佈時間:2015-06-12 19:31:33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德國出現大量貿易盈餘的原因
自2000年以來,德國的貿易盈餘佔GDP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趨勢,目前,無論是盈餘額還是佔GDP的比重,都已成為全球第一。2014年,德國的貿易盈餘約為2500億美元,佔該國GDP的7%。
許多人認為德國製造品深受外國消費者喜愛,將貿易盈餘看作德國經濟成功的標誌。但不少其他國家的産品也做工優良,卻並沒有出現大量貿易盈餘。德國巨大貿易盈餘的産生有兩個更為重要的原因:
一是儘管對於歐元區成員國整體而言,歐元或處於適當水準,但對德國而言,歐元相對疲弱,難以使德國貿易保持平衡。2014年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發佈的相關報告中估計,德國經通脹調整後的匯率被低估了5%至15%。相對疲弱的歐元為德國加入歐洲貨幣聯盟帶來的利益一直未充分顯現。假如德國繼續使用馬克,馬克可能比如今的歐元堅挺得多,這會大大降低德國出口的成本優勢。
二是包括緊縮財政政策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抑制了德國包括進口在內的國內消費,使德國的貿易盈餘進一步增加。
德國貿易盈餘對其他國家的影響
在當今世界經濟增長緩慢、總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德國的貿易盈餘有著重要的外部性。歐元區內幾個國家正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財政政策空間不足,無法通過增加支出或減少稅收來刺激本國需求,同時貨幣政策已達到極限。從歐元區以外的國家看,儘管美國經濟出現復蘇跡象,但總體而言,經濟增速仍普遍偏低。德國貿易盈餘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歐元區,乃至全球其他國家的需求方向,對這些國家的産出和就業造成了影響。
歐元區內部的失衡造成了金融失衡和增長失衡。理想情況下,如果其他歐元區國家降低工資,使相對工資低於德國水準,相對生産成本將會降低,産品競爭力得到提升。但是,在歐元區通脹率遠低於歐央行設定的“低於但接近2%”目標的情況下,這些國家要降低相對成本需持續降低名義工資,並伴有長期高失業率。
政策建議
歐元聯盟及固定匯率制度下,國際收支赤字的國家面臨調整的壓力,而國際收支盈餘的國家則沒有相應的壓力。20世紀20年代的金本位制就是因盈餘國家不能同等參與調整過程而失敗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4年7月的報告中建議,德國可以通過減少貿易盈餘來幫助歐元區縮短調整過程,恢復經濟復蘇。
德國無法控制歐元的幣值,但可以通過政策工具來減少貿易盈餘,德國非但不會因這些政策工具而受影響,反而會增加大多數德國人的福利。德國可用的政策工具包括:
增加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研究表明,德國的道路、橋梁、機場等基礎設施的品質正在下降,用於改善基礎設施的投資將提升德國的增長潛力。同時,由於德國實際利率為負,經通脹調整後的10年期借貸利率低於0.2%。基礎設施投資能增加國內收入和支出,同時增加就業、提高工資,從而減少德國國際收支盈餘。
提高工人工資。可通過政府、僱主及工會的合作,大幅提高德國工人的工資。工人工資的提高能加速相對生産成本的調整,增加家庭收入和消費,減少德國貿易盈餘。
刺激國內消費。德國可實施有針對性的改革,增加國內支出,包括:強化國內私人投資的稅收激勵機制,消除新住宅建設的障礙因素,改革零售和服務部門。
繼續支援歐央行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寬鬆的貨幣政策雖然會削弱歐元,導致德國貿易盈餘增加,但卻能通過以下兩個傳導機制間接地幫助德國減少貿易盈餘:一是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利於歐元區提高通脹率,使相對工資調整更易實現,因為相對工資調整只能靠工資上漲相對慢于其他國家,而很難靠本國名義工資的下降來實現。二是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助於提高整個歐元區的經濟活力。
(作者單位:財政部亞太中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