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學家“觀察”到人腦編碼新概念過程

  • 發佈時間:2015-06-12 01:31:1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常麗君)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MU)利用先進的腦成像技術,觀察了大腦對某種具體事物的編碼過程,並能通過腦活動標記知道一個人正在想什麼。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人腦圖譜》雜誌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道,研究人員讓16名志願者學習8個新動物的概念,其中一個是史密森尼研究所2013年公佈的一種新發現的食肉動物犬浣熊。他們一邊教志願者學習,一邊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儀(fMRI)觀察新概念如何在腦中形成神經表徵。

  “知道犬浣熊的人有幾百萬。在他們閱讀關於犬浣熊的資訊時,腦中發生了永久變化,我們在實驗室裏對這一過程進行精確檢測。當人們了解犬浣熊主要吃水果而不吃肉時,他們的左額下回以及其他幾個腦區按自己的編碼存儲了這一新資訊。”CMU迪特裏奇人文與社科學院認知神經科學教授馬塞爾·賈斯特説,“對於學習新資訊的每個人,新知識都被編碼在同樣腦區,因為所有人的腦似乎用了相同的歸檔系統。”

  該研究一個重要發現是,這8個動物概念各有其獨特的激活標記,因此能通過電腦程式來確定志願者所想的是8個動物中的哪一個。賈斯特説:“一個概念的激活標記是一個人存儲這個概唸有關知識的合成,每種知識存儲在它自己的特徵集合裏。”

  即使動物也有獨特的激活標記,當動物和人類共用相同屬性(如相同住處)時,就有類似的激活標記。也就是説,兩個動物在某種屬性上的相似,會導致它們的激活標記相似。這表明激活標記不是隨意的,而是有意義的、可解釋的。

  另一個重要發現是,一旦掌握了某種概念屬性,它就會完好地存在大腦中,不會受以後再學習其他屬性的影響。這表明我們所學的東西具有相對的神經持久性。

  賈斯特認為,這些發現提供了一個基礎,其他研究人員可以繼續追蹤一個新概念變成腦中新標記的過程。他們還可能開發出一種新的測評工具,評價學習複雜概念的過程,如高中的物理概念,並通過fMRI圖形分析,診斷出學生對一個概念的哪些方面有所誤解或忽視,以幫助指導下一步的教學互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