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伊利蒙牛等五大乳企紛紛出海並購國內並購略顯平淡

  • 發佈時間:2015-06-11 15: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乳企間的並購早就開始了,大企業目前都在做。”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昨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不過,國內乳業的並購案例並不多,而通過目前乳企的動作看,一些大型的乳企正在將觸角伸向歐洲,海外並購節奏加快。

  伊利蒙牛等五大乳企紛紛出海並購國內並購略顯平淡

  “乳企間的並購早就開始了,大企業目前都在做。”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昨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不過,國內乳業的並購案例並不多,而通過目前乳企的動作看,一些大型的乳企正在將觸角伸向歐洲,海外並購節奏加快。

  眾所週知,2013年,國家提出乳業的並購重組,但事實上,在國內出現大量的倒奶殺牛事件後,中小乳企的現狀並沒有大的改觀。目前依然在低價賣奶,甚至大部分奶都賣給了奶販子而非乳企。産業集中度低、規範化、規模化以及現代化都對當前乳品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産業調整成必然趨勢。

  6月8日,伊利股份(21.24,-0.060,-0.28%)發佈公告稱,公司目前正在與貴州省貴陽市洽談關於貴陽三聯乳業有限公司(簡稱“三聯乳業”)的重組合作事宜。

  伊利股份此次收購國內乳企的消息無疑成為乳業市場的一大亮點,但除了伊利股份外,其他的乳企在國內出手並購的動作並不多。

  數據顯示,國內100頭以下的養殖戶佔行業比重55%,而規模化養殖是未來的趨勢,中小養殖戶退出只是時間的問題。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乳企間的並購案例之所以不多,是因為國內乳企間的並購不能夠産生互補效應。

  乳業資深研究員宋亮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年蒙牛並購雅士利,是因為蒙牛缺乏奶粉業務板塊。而飛鶴乳業並購關山乳業也是為了拓展羊奶粉。如今,國內乳企已經是全産業鏈模式發展,企業間的並購如果不能産生互補性,那麼並購後就會給企業帶來負擔,這也就造成了乳企間的並購重組速度放緩。

  而縱觀我國大型乳業的頻繁“出海”並購行為可知,它們看中的不僅是海外的奶源,更重要的是技術。

  數據顯示,自從2010年光明乳業(26.04,2.370,10.01%)收購紐西蘭新萊特51%股權後,就拉開了國內乳企海外佈局的序幕,伊利股份(21.24,-0.060,-0.28%)、蒙牛、貝因美(28.15,1.690,6.39%)、新希望(24.79,0.140,0.57%)、飛鶴乳業等相繼“出海”尋找合作夥伴,佈局奶源、投資建設工廠以及研發中心。

  在宋亮看來,國內企業紛紛出海的原因,主要是借鑒國際乳業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完善自身産業鏈建設和長遠發展作準備。

  當越來越多的國內乳企將觸角伸向國外時,國內原奶企業也開始尋找自己的出路。

  眾所週知,現代牧業是蒙牛的最大原奶供應商,在進口奶不斷進入中國市場,以及國內奶價不斷下跌、國內奶源相對“過剩”的情況下,現代牧業開始在自有産品上發力,並且借助自己全國各地的佈局,準備在低溫奶市場發力。

  對於未來發展,現代牧業董事長兼總裁高麗娜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代牧業不會並購其他的牧場,短期內也不會擴建牧場。未來,會加大公司自有産品的市場推廣。

  根據現代牧業發佈的公告顯示,2014年公司實現總收入50.27億元,同比增長52.84%,其中奶牛養殖收入41.9億元,同比增長41.3%,佔總收入比為83.4%。液態奶收入8.3億元,同比增長159%。歸屬大股東凈利潤為7.63億元,同比增長50.47%,凈利潤率為14.6%。

  高麗娜表示,公司的低溫奶之前已經在市場銷售,主要是通過會員制模式,用戶訂奶。今年,現代牧業要加大自有品牌的銷售,高端低溫奶也會陸續在國內大型商超上市銷售。

  在高麗娜看來,阻礙低溫奶發展的不是冷鏈物流環節,而是來自一些商超。有的商超為了節約成本,會在晚上斷電,這樣就不能保證産品的品質,現代牧業産品進商超,只選擇大型的商超。

  “現代牧業在全國分佈式佈局搭上了很好的低溫奶産業的班車,因為國家下一步會推動低溫産業的快速發展,而擁有全國佈局的企業具有很好的合作潛質。”宋亮如此表示。

  6月9日,現代牧業又牽手中國農業科學院奶業創新團隊簽署了“優質乳工程”合作備忘錄。在國內消費者對國産乳製品信心不足的時下,已經蟬聯全球食品“諾獎”的現代牧業決定在品質上再下功夫,贏得更多的消費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