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雲在美“乒乓外交” 千余企業領袖自費聽課

  • 發佈時間:2015-06-11 02:32:22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6月9日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美國之行的第二天。馬雲在美國紐約經濟俱樂部發表主旨演講,吸引1200多位美國企業領袖前來,自掏腰包花費近300美元“聽課”一小時。

  此次,馬雲式演講在美國大獲成功,“籃球、乒乓球”、“亞馬遜是購物網站,阿里巴巴是生活方式”等精彩類比現場博得了掌聲和歡笑。

  電商在中國是生活方式

  “可能亞馬遜是美國人眼中唯一的電子商務模式,但是我們不一樣。”馬雲認為,亞馬遜是一個購物中心,人們知道要什麼買什麼;阿里巴巴是生活方式,人們買到的是驚喜和體驗。

  “在美國,電子商務是商務,而在中國,電子商務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他解釋稱,“年輕人交換他們的思想,互相溝通,建立信任。”

  馬雲稱,阿裏自己不做買賣,而是幫助中小企業做買賣。在阿里巴巴的平臺上,有一千萬家小企業每天做交易。阿裏不送快遞,但每天有二百萬人配送三千萬包裹。阿裏也沒有自己的倉庫,但是幫助那些中小物流快遞公司管理成千上萬個物流倉庫。

  2014年全年,阿里巴巴的銷售額是3900億美元。今年,預計銷售成交會超過沃爾瑪。可以形成對比的是,沃爾瑪員工有230萬,阿裏僅擴大到了3.4萬人。

  提及中國電子商務環境和美國的不同之處時,馬雲指出,阿里巴巴的業務一直專注于幫助小企業在網路上賺錢。

  “美國的電子商務致力於幫助大公司,幫助他們節約成本,而當時中國沒有那麼多的大公司,有很多的小企業,對於他們來説生存是如此艱難。”

  他還使用“籃球、乒乓球”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美國習慣於幫助大型企業,這就好比美國人擅長于打籃球;而在中國,我們應該會去打乒乓球,去幫助那些小公司。

  “我們不是來競爭的”

  在這場演講中,馬雲還首次披露了阿里巴巴全球化的具體目標。據了解,現階段,阿里巴巴的海外業務只佔到2%,目標則是在中國以外的地方擁有40%的業務量。

  將這些數字進一步場景化:未來10年,阿裏會幫助全球20億消費者線上購買全世界的産品,而且做到全球範圍內72小時內收到商品,在中國,無論用戶身在何處,保證24小時內收到商品。

  “我們不是來競爭的”,馬雲主動表示友好,打消在場企業家的顧慮。他明確稱,來這裡是希望將美國的中小企業帶到中國,為“全球買、全球賣”的願景服務。

  實際上,阿裏此前已經幫助很多美國的農民將産品賣到中國。西雅圖的車厘子是一個例子,24小時內,8萬個中國家庭就將160噸車厘子一搶而空。去年,阿裏賣掉了300噸車厘子。許多美國的知名品牌也借助阿裏的平臺銷售。像Costco超市入駐以後第一個月賣出了600噸堅果,銷售額達到650萬美元。

  阿里巴巴判斷,未來十年中國將有五億人口成為中産階層。他們對優質産品和優質服務的需求是非常強大,非常驚人的。去年雙十一,阿裏交易額高達97億美元,第一分鐘有240萬消費者涌入。

  做全球電子商務的“水電煤”

  馬雲表示,阿裏未來的目標是將業務拓展到全球,不只要成為最會賣貨的公司,還希望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能夠全球化。即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的“水電煤”。

  他還表示,要將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全球化,包括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支付工具、物流中心和透明公開的交易平臺,幫助全球的小公司將産品賣到世界各個角落,幫助全球的消費者順利地買到世界各地的産品。

  “電子商務在美國如同餐後甜點,它是對主流商業的補充。但是在中國,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主菜。所以,建設了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馬雲稱。

  5月13日,在阿里巴巴集團新任CEO張勇亮相的內部員工大會上,阿裏宣佈將旗下業務平臺升級成DT時代(DataTechnology,數據時代)的未來商業基礎服務設施。

  張勇當時表示,要回到“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初心,將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行銷、國際化、移動等阿裏生態的七大平臺全面升級,建設成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

  “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DT時代,我認為誕生了一個新的商業形式——平臺,”第三次世界大戰“也隨之即將打響——但這不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這是一場我們攜手對抗疾病、貧窮和氣候變化的戰爭。”馬雲説。

  新京報記者 劉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