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老年人怎樣理財
- 發佈時間:2015-06-10 01:36:41 來源:西寧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由於國際上的股票交易、債券交易、貴重金屬買賣已有數百年曆史,龐大的市場和複雜的供需關係、多次重大沉浮的教訓以及交易的法律和稅收方面都不能掉以輕心,因而使得很多國家的普通人對這些交易方式持謹慎態度,輕易不願深入,他們中很多人寧願聘請專業律師、財務和稅務人員協助打理,避免犯錯。
在福利較好的眾多國家裏,普遍存在繳稅數目巨大——畢生余錢不多、退休較晚(離職時年齡較大)等特點,所以老年人一窩蜂炒股的情況並不多見,加上退休金和醫療服務穩定,富裕國家的老人要比年輕人更希望享受安逸的晚年。
這並不是説國外老年人就不再理財了。很多老年人到了退休時,還沒有還清房貸甚至學貸,他們還要不停地繳納地産稅和各種保險費用等,因此如果他們還有精力的話,理財仍是他們老年時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德國
研究股市資料充實忙碌
德國人天性嚴謹,做事一絲不茍,且略帶保守。65歲的迪恩擁有自己的小型企業,歷年來收支基本平衡,而且德國的教育和醫療都近於免費,所以他沒有為子女的教育和全家的健康擔過心。直到快要退休時,他有了一定的積蓄,開始考慮做一些投資。因為德國的房地産物業稅很高,投資商用房産每年要繳納40%左右的地産稅,這顯然不在迪恩的承受範圍之內。投資基金是較為穩妥的計劃,而如果迪恩想購買國際股票,他也可以臨老再“玩一把心跳”。
不過,老迪恩可不想心跳過速。迪恩比較看好新型科技/電子産業,於是他坐下來對英、美、日等國家的上市公司作了一番比較,選中了一家北歐和一家美國的企業,他把這兩家公司歷年來的公開數據、新産品銷售情況及客戶反饋,領導層的組合等等文件,都找齊了認真研究,這段時間大約用了幾個星期。其間,剛好美國的公司宣佈將任命新的CEO, 迪恩立即收集這位未來領軍人物的個人資料,發現他在過去的經歷中,領導能力不錯、聲譽很高,而且一直銳意創新。雖然迪恩認為自己還沒有完全掌握這個公司的歷史,可還是決定“倉促開工”,事後他不斷地自嘲這個決定像極了一個“賭徒”。但是實際上,因為他的先期研究,所以對該公司股票的漲落週期預測準確,幾次拋售和回購都很成功。
大多數德國人拒絕盲目投資後的“聽天由命”,不會跟風購股,新聞上也很少出現股市大波動的消息。而老迪恩退休後,經常性地研究股市資料,也讓他十分忙碌。
加拿大
向銀行舉債購新房
根據加拿大近年來的實際情況,該國的住房升值水漲船高,尤其是在東西兩岸的城市和郊區,民居不僅價格看好,而且放貸利息相對較低,這是其他國家少見的情況。
已經退休的64歲的凱瑟琳在丈夫去世後,用領到的人壽保險金,在多倫多市東側的一個公園旁,買了一個裝修美觀的三居室的單元,非常滿意。可是她的現金不足,於是用原來的老房子作保,向銀行舉債,借款近20萬加元。以前的理論都認為,退休後的老人不宜負貸才好,但是凱瑟琳對還要還貸多年並不特別焦慮。
首先,凱瑟琳認為自己再住在老房子裏,對親人的懷念太重了。她很喜歡現在的住房,認為用“銀行(先墊付)的錢,給自己買一個舒服的晚年”非常重要;其次,凱瑟琳用現有的退休金和國家養老金,支付目前的月供還不算吃力,而且根據加拿大的法律,還貸的利息可以獲得省稅額度,所以很合算;再加上房屋價格的增長很快,只要堅持一到兩年,原來老房子出售後,能夠拿到很多現款,將加速還貸速度。
不過,凱瑟琳倒是不能拖太久,因為兩處房子的高額物業稅,對她是個較大的負擔。
美國
“巴菲特風格”投資
不少美國人至今認為,要理財就必須學習專業知識,或是聘請專業公司,最好不要自己輕易出手。這種觀點由來已久,特別是經歷了上個世紀和本世紀初的幾次金融風暴之後,儘管網上股票交易操作簡單,但是很多人還是寄希望於“有名和有規模”的投資公司和經紀人,依賴他們的建議進行投資、借貸和財務管理。這樣做的好處是,減少了盲目投資,壞處則是助長了金融領域投資的詐騙行為,導致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時揭發出來的“龐氏騙局”層出不窮。
股神沃倫·巴菲特曾經告訴股民説,他的投資策略就是做長線,讓時間説話。不少美國人也不約而同地採取這種投資方式,不急於拋售。等到他們年老之時再出手,大多是穩賺。這種想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相對年長一代的心理。
案例
美國老人本傑明現在81歲了,他曾在一個鋼鐵公司工作直到退休。現在他和太太已經付清了房貸,靠公司的退休金、國家養老金和個人積蓄生活,日子過得很平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本傑明的母親很有先見之明地購買了50股美國電話和電訊公司的股票,並將它們轉送給了本傑明。在此後的數十年間,本傑明認為自己工資尚且夠用,就一直沒有動這些股票。而美國電話和電訊公司多年來的業務經歷過巔峰,也有過低谷,其間進行過多次股息分紅、股票分割(拆股)等運作,本傑明都沒有提現,而是一再地重新投資,他再未購買新股,但是持股數量卻不斷增加。到了前年,老人終於下決心賣出了四分之一的該公司股票,收入七萬多美元,去年他又賣掉同樣數量的股份補貼生活。
另一位老人丹則在自己退休前,購買了福特汽車公司股票,並且給兩個只有4歲和5歲的孫子各買了兩隻原始股。祖孫三人後來密切關注股票的進程,一起搜索該公司的新聞,了解公司的市場、管理層變化和閱讀財務報告等,丹不僅教會了孩子們擁有經濟頭腦,還增進了他們之間的交流和親情。丹説,他的孫子們在長大後,各自就用這兩隻原始股票賺的錢,交納了很大部分的大學學費,讓老人非常欣慰。
英國
理財觀念歷史悠久
英國很早就是國際金融體系的中心,甚至在很多18至19世紀的文學作品中,就已經看到其在英國國民生活中的影響和作用,可以説英國是近代/現代金融體制的發源地。在英國的大學裏,普遍開設理財的專門課程,教授人們理財實踐和概念,指導人們對財富建立正確的認知和科學的管理。
由於英國的信貸制度合理與完善,所以大多數英國人對自己的就業情況,工資增長勢頭,各種貸款的利率和走勢,都有大致的概念,所以在購房和抵押時,心中已經對還貸能力和還貸時間等等,作出了可行性的規劃。
不僅如此。女經紀人簡還提醒老人們,由於英國人一生搬遷和更換工作等等原因,所以很可能多年後,也許會忘記了自己曾經開過的銀行賬戶,或者根本不知道曾經工作過的公司裏,還有一筆退休金待領。
簡説,英國人有一項傳統,不少祖父母和親屬長輩們在子侄或孫輩們出生時,會用孩子的名義開一個賬戶,或購買一份基金作為祝賀,希望多年後能為他們派上用場。這些年代久遠的錢,可能本人並不記得,可是即使當時並不多,多年來也會是個不小的數字。而正因為英國對個人資料保存良好,所以老人只要認真回憶自己的曾用名,曾經居住過的地址,銀行開戶的年月等等,就能在原銀行查到是否還有餘錢和利息。另外,求助於不列顛銀行協會,他們也會很專業地幫助搜尋。
而英國政府的稅務部門,有責任向納稅人提供曾經供職企業的退休金詳情。老年人只要提供個人資料,前公司名稱,工作年限和工資水準等資料,那麼老人追回退休金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本報綜合消息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