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加速林業科研成果轉化——訪省林業廳總工駱建國

  • 發佈時間:2015-06-09 07:29:59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成棟

  在日前揭曉的全省2014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四川林業系統拿下三項科技進步一等獎。我省林業科研現狀如何?未來如何謀劃?帶著疑問,記者專訪了省林業廳總工程師駱建國。

  現狀:林業大而不強,科技下沉不夠

  記者:四川林業科技的現狀如何?

  駱建國:我們都知道,四川是林業大省,截至目前,全省近一半的土地為林地,森林覆蓋率達到35.75%。

  但是,應當看到,林業大而不強的現實。比如,在有些地區,守著綠水青山,老百姓卻依然不富。究其原因,主要是林業科技支援力度不夠,單位面積林地産出少,林農增收慢,森林資源品質不高。長此以往,甚至影響到了林區百姓脫貧致富的進程。

  除了經濟效益,林業大而不強還會影響到生態和社會效益。四川地處西南,扼守長江上游,由於海拔落差、緯度等因素,造就了地理環境多元、生態系統複雜、地理位置特殊的現實。川西北的防沙治沙、地震災區的生態修復、川南的幹熱河谷治理等,這些都是關係到四川乃至民族永續發展的大事。

  記者:如何解決您説的這些問題?

  駱建國:科技進步,要打好基礎,著眼最前沿、最頂端的部分,著眼于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最近幾年,四川林業系統每年都有較大的科研成果出來。梳理一下,不難發現,這裡面有基礎性研究,也有林業科技最為頂端的部分。

  基礎科學研究,看著簡單枯燥,卻是林業科技進步的基礎。比如,去年榮獲全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四川省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及保護技術研究”,累計發現新物種18個,還有100余種為四川或中國首次發現。這些發現,對於我們認識四川生態系統,分門別類地研究物種的習性、特點等提供了最為基本的材料和依據。

  最頂端的那部分,實際上是著眼于科學前沿和現實需要。比如,針對大熊貓繁殖的研究,這是走在世界前沿的,對於最為急迫的人工繁殖大熊貓種群的健康、維護生態系統穩定都提供了科技保障。

  以後:及時有效地轉化科技成果

  記者:這些科研成果,如何及時轉化應用,讓民眾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效益?

  駱建國:要想科技成果及時有效的轉化,政府、科研單位、企業都要形成一個有機互動的機制。

  從業務主管部門來講,四川省林業廳每年都會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林業科技下鄉的活動,每次帶去的,都是農戶最為急需的科技,例如林木良種、病蟲害防治技術。此外,考慮到四川林區、山區、貧困地區、地震災區有著較高的重合度,省林業廳已經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科技下鄉服務基層的機制。去年,我們實施了林業科技服務基層七大行動,派出林業科技特派員90人、技術骨幹1200余人,深入林業生産一線,直接服務林農89.37萬人次,推動了林業科技服務基層和生産一線。林木良種使用率、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都得到提升。

  記者:下一步,四川林業科技還有哪些打算?

  駱建國:目前來看,我們有了一批效果不錯的科研成果。因此,下一步,我們將著眼于加速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産力。

  首先是,創新科技推廣機制,加快構建課題來源於實踐、成果應用於生産的科技創新機制,建立健全林業先進科技成果發佈制度和科技評價體系,探索制定重大林業技術推廣補貼政策,進一步完善林業科技推廣服務模式。

  其次,完善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加強林業科技推廣機構建設,儘快實現省、地、縣、鄉四級林業科技推廣機構全覆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