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與幸福比翼飛
- 發佈時間:2015-06-09 07:34:06 來源:貴州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平安是人民群眾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
近年來,印江自治縣以深化社會治理體制改革和強化“平安印江”建設為抓手,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根本目標,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綜合施治,下大力氣在服務群眾中建設平安印江,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信訪代理暢通群眾信訪渠道
家住印江沙子坡鎮石坪村的蔡正敖,其兒蔡強2007年患病經銅仁市精神病醫院診斷為精神分裂症,住院醫治後仍需長期依靠服藥來控制病情,並於2013年在銅仁精神病醫院辦理農村合作醫療慢性病證,每年報銷6至7千元的藥費。今年3月,卻因蔡強的慢性病證已超過規定兩年期限,不能享受慢性病藥費報銷補償。要享受報銷政策,需要再次對蔡強的病情進行鑒定後才辦理慢性病證。
後來,蔡正敖多次到印江縣人民醫院和印江合管局為蔡強辦理慢性病證,醫院以醫療條件有限、蔡強病情特殊不能對蔡強病情進行鑒定,沒有為其辦理慢性病證。
“如果再跑兩次辦不到,我就把我兒子帶起去交給醫院照顧。”跑了三次沒有辦成慢性病證,眼看兒子的藥費將無法報銷,蔡正敖一肚子的怨氣。
當沙子坡鎮石坪村的信訪聯絡員摸排到這情況後,及時主動到府與蔡正敖談心,做思想工作,穩住他的情緒,動員走信訪代理程式。蔡正敖半信半疑地簽訂了關於醫藥費不能報銷信訪事項代理授權委託書,委託沙子坡鎮司法所所長李偉進行代理,並承諾在委託辦理期間不去陳情,負責在家把患精神疾病的兒子監護好。
李偉對蔡正敖委託代理“醫藥費不能報銷”的事項進行深入調查了解,按照信訪代理程式,對應部門仔細解釋和説明情況。8天后,蔡正敖從信訪代理員李偉手中接過蔡強的慢性病證明,並順利報銷了7千多元的藥費。
“信訪代理不僅避免了陳情群眾因找不準相關部門而像無頭蒼蠅一樣多次找、重復找,節約了群眾的陳情成本。同時,控制了越級陳情的發生,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沙子坡鎮政法委書記張羽江説,2014年,沙子坡鎮群眾到縣訪18批31人次,批次和人次比2013年分別減少43%和40%;未發生進京、赴省、到市陳情,在全縣政法工作年度考核中獲得第一名。
信訪代理“沙子坡經驗”是印江近年不斷創新新型信訪渠道的一個生動實踐。此外,印江深入開展信訪維穩百日攻堅戰專項行動、進京非訪專項治理、重點人員疏導穩控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建立由村、鄉、縣三級信訪代理工作網路體系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聯動機制,為群眾多渠道表達訴求搭建了聯合接訪平臺。堅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日報告制度,把矛盾糾紛排查落實到一村一寨,一家一戶,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2014年,該縣共排查矛盾糾紛2482件,調處成功率98.79%。
法律明白人提升群眾法制素養
見到印江板溪鎮岩底村火石組的任德貞時,他正在自己承包的土方開挖工程施工點進行作業。曾是遊手好閒、長期無理陳情的他,像變了個人似的,一門心思撲在幹事創業上。
“多虧有任建國的幫忙,要不然我現在還不知是怎麼回事。”任德貞所説的任建國是岩底村村民,是村裏的一名“法律明白人”。2014年,任建國通過參加板溪鎮法律知識培訓,並考試合格取得資格後,義務向村民宣傳法律法規、協調解決矛盾糾紛。
“起初,他什麼都不聽,説的次數多了,講的實在,法律知識、黨委政府的政策他就了解了。”任德貞在任建國的教育引導下,思想行為都發生了改變,如今自己還在外面承包土方開挖等工程,憑著自己能力解決生計。
在板溪鎮岩底村,向任德貞這樣知法懂法守法的村民逐漸多了。“以前這個村,每個趕場天接待的信訪都有10多件,很多屬於無理信訪。”板溪鎮司法所所長任迪介紹,鎮裏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後,岩底村6名“法律明白人”積極向群眾宣傳法律法規和政策,村裏的信訪少了,矛盾糾紛少了,群眾思想觀念轉變後,把精力用在勤勞致富上。
針對法律服務人才資源匱乏、農村群眾法律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問題,2012年來板溪鎮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將“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作為普法工作的重點,培養了1089名看得懂、講得出、用得上法律法規的“法律明白人”,在農村開展宅基地審批、婚姻與家庭等農村常用法律法規普及,教育引導村民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觀念,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組、大事不出鄉鎮”。
在培養農村“法律明白人”成功的基礎上,印江將“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向機關、單位、社區、園區推進,向特殊行業、特殊群體延伸,並採取與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相結合、與信訪代理相結合、與本職工作相結合、與道德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使廣大幹部群眾要學法、愛學法,積極參與“法律明白人”培養。
同時,印江將“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同安排、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工作經費計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實行縣、鄉、村逐級培訓“法律明白人”師資隊伍,採取“領導抓”“抓領導”方式,帶動和引領“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健康發展。
目前,印江通過推進“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增強了廣大幹部群眾的法律意識,推動了矛盾糾紛的預防和化解,改變了信訪不信法的狀況,提高了依法行政、服務群眾的水準。
下一步,印江將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強化工作措施、創新工作方法,打造培養“法律明白人”升級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法治氛圍。
天網地網工程實現技防人防互動
今年,家住印江峨嶺鎮紅星街的劉女士因乘坐計程車,不慎將裝有3萬元人民幣的錢袋遺失在車上,不知計程車的車牌,只知道車子是紅色的、駕駛員是男的,心裏特別著急。後來到指揮中心求助,通過查詢視頻資料幫助搜尋遺失在計程車上的現金。
“從錢袋丟失到失物找回,花的時間不到一個小時。‘天網工程’的建設為群眾提供救助服務。”印江公安局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目前借助“天網工程”已幫助群眾找回丟失的兒童32人,找回遺失物品68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共計18萬餘元。
2013年以來,印江把“天網工程”當作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先後投入資金4000余萬元安裝高清攝像頭964個,建設報警點72個和12110短信報警平臺,覆蓋了全縣17個鄉鎮的交通要道、重點單位、複雜場所、學校、車站、廣場、醫院等要害部位。
此外,印江深入推進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把城區峨嶺鎮三個社區劃分為22個網格工作室,通過網格化管理,實現管理工作零縫隙、服務群眾零距離。同時,強化城區巡邏防控,組建120人的特巡警隊伍,實行軍警聯勤巡邏常態化,加強了夜間巡邏盤查力度,特別是對重點部位、重點路段、案件高發時段、高發區域及場天人員密集地方的巡邏防控,還經常開展專職巡防與“紅袖套”義務巡邏,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同時,印江將“天網”視頻監控與路面巡防、卡口有機融合,對重點部位、重點路口、重點區域、重點場所實行24小時“網上巡控”,並將發現掌握的治安動態資訊第一時間傳達給街面巡控民警,切實做到“人機互動”、“天網”和“地網”合一。
上有‘天網’工程,下有警力巡防和卡口,技防與人防的互動,讓犯罪分子無處遁形。目前,利用高清攝像頭為辦案部門提供破案線索260余條,通過視頻監控破獲盜竊案件125起、搶盜案件26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8起,準確認定交通事故責任105起。
(左禹華)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