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資本聚變到創新裂變

  • 發佈時間:2015-06-09 05:29:29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潘毅剛

  當下中國經濟版圖上呈現出了冰火兩重熱度,經濟短期內連續承受下行壓力,但下行中卻又蘊含著前所未有的對未來發展的熱切期盼和信心。兩個現象是這種信心的集中表現:一方面,蟄伏已久的股市,重啟火熱牛市行情。另一方面,新經濟領域呈現出多年未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激情;各行業和各領域,以“網際網路+”為特點的嫁接優勢、對接資源、改造提升自我的熱情。

  數據“冷”和信心“熱”看似矛盾。但事實上,經濟規律,終究是遵循人的行為規律,信心代表未來,數據代表過去。每一波經濟週期上升期重啟,都是人心所向決定的,而不是過去數據外推。

  要知道,行情、激情、熱情,並不是違背規律趨勢而發生,它折射的是當下中國經濟結構的加速重構,是新經濟替代舊經濟的必經歷程,是新模式替換舊模式的自我革命,是對新政策導向激勵、舊政策導向退出調整的強烈回應。

  行情、激情、熱情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股市行情與短期經濟數據看似高度不相關,但卻與激情和熱情高度相關。資本市場的股權融資不斷上升,替代債務融資,既是對增量經濟的助推放大,存量經濟的優化重組,更投射出對資本市場標的物——企業未來的信心。

  打個可能不一定非常恰當的比方,資本市場當下正在發生的是一場核聚變。聚變是多變一,資本放棄絕對控制權後,品質雖有折損,卻能從小資本變為大資本,釋放巨大能量。這不僅指股票發行由核準制向註冊制改革變化,更包括由PE、VC和政府成立的各類産業投資引導基金等組成的多元化股權融資渠道,各類資本涓滴歸流,齊聚同一個更加透明、更加規範、多層次、可上下互通的市場體系平臺,主機板、創業板、中小板、新三板,公募、私募以及海外市場互為支撐,互相聯繫。借助資本市場平臺的力量和篩選,更多優質企業將通過資本聚變獲得能量,加速發展、迭代發展,發生“裂變”。

  “裂變”的典型特徵是“一變多”。資本市場清晰權益歸屬和適度泡沫激勵,也將讓各類創新企業,充分競爭,互相碰撞,發生鏈式反應,激發出實體經濟一股創新潮流,最終以新産品替代舊産品,以新市場替代舊市場,以新業態替代舊業態,以新模式替代舊模式,引領經濟加速邁入新常態。

  可以説,從資本聚變到創新裂變的市場經濟大邏輯,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清晰,也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風起雲湧,更沒有像今天這樣影響著未來經濟的走向。

  也正因為茲事體大,對行情、熱情、激情三者並行,更需要理性冷靜的思考,要正確的做事,更要做正確的事,把握好從資本聚變到創新裂變的認識、路徑和制度保障。

  一是正確認識資本和創新的體用關係。資本和創新的關係,實質上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實體經濟是體、虛擬經濟是用。資本聚變最終目的應為創新裂變服務。誠然,資本市場對於創新既有放大作用,又有篩選功能,但資本市場如果脫離創新,脫離實體經濟無限放大,或者錯誤篩選、逆向淘汰,這樣的市場對實體經濟不是輸血,反是抽血,也遲早難逃崩塌之虞,並對整個經濟帶來毀滅性的破壞。歷史上,18世紀的南海泡沫、美國上世紀90年代末的網際網路泡沫和2007年的次貸危機依然歷歷在目,教訓深刻,需溫故知新。

  二是正確對待和控制資本聚變風險。正如核物理原理一樣,聚變並不容易控制。它的啟動會吸收巨大能量,一旦啟動,就難以停止,可能不被管理意志所左右。從歷史經驗來看,資本市場發展都經歷過不完善到完善、不規範到規範的過程,資本市場助推創新的方式一定是通過泡沫的方式,去助推、發現創新。資本市場的繁榮,只要與實體經濟需求相匹配,就有利於實體經濟繁榮。所以對待資本聚變的泡沫既要善於利用,又要敬畏。要謹記,一個好的資本市場一定不是零和博弈的賭場,而是共贏市場,是發現未來價值的市場。我們的資本市場,才經歷短短的二十幾年,很多制度尚在完善過程中,經不起大落,也無法承受快速大起,當制度完善跟不上瘋長的速度,其結果必然是起的越急,衰減幅度越大,摔得越重。

  三是正確把握夯實創新裂變的制度基礎。資本很重要,但創新裂變得以發生,還必須有三個必要條件:其一,微觀上,企業本身要做好,管理要對,模式要對,這是最根本的。雞鴨永遠變不了鳳凰孔雀,沒有廣大創業創新的企業,資本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二,中觀上,創新激勵體制機制要對。追逐財富本身沒有錯,但如果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都以有沒有錢作為成功標誌,作為最終事業,就一定是沒有希望,更談不上有什麼創新。基礎性研究、原始創新很難,週期很長,但一定要有正確的激勵機制鼓勵人去做。這是新常態下我們從發展跟隨者向積極治理者轉變,所必須面對的變化。其三,宏觀上,市場化環境還需進一步完善。裂變的鏈式反應如遇到雜質,將影響擴散速度和效果。從資本聚變到創新裂變,其根本還是市場化邏輯,要讓這個邏輯起作用,關鍵還在於處理好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關係,讓三大主體最終達成共識,共同順應市場化規律,為創新“裂變”掃清制度障礙,回饋社會。

  (作者單位:省發展規劃研究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