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G7:沒落的貴族?

  • 發佈時間:2015-06-09 00:32:3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七國集團(G7)峰會正在德國加米施-帕滕基興市的埃爾毛城堡舉行。這個德國南部小城遠離現代文明中心,似乎映射了七國集團日漸式微。

  數年來,七國集團的前景不為人看好。有分析人士直言,這個曾主導全球經濟治理數十載的富國俱樂部,幾乎已淪為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

  上述感慨當然不是憑空唱衰,而是基於七國集團無法掩飾的無力感、過氣感和迷失感。

  無力感,源於七國集團在南北關係巨變,東西勢能相易的背景下,對諸多國際事務心有餘而力不足。

  過去數十年,發展中經濟體迅速崛起,深刻改變了全球經濟格局。早在2010年,新興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首次超過發達國家。去年,擁有眾多新興經濟體的亞非兩大洲國內生産總值佔全球比重高達51%。

  其中,中國經濟總量30年來增長了約70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頭號貿易及出口大國和外匯儲備大國。中國等不少新興經濟體已崛起為新的全球增長極和産業巨擘,在此基礎上新興經濟體已成長為活躍的利益攸關方,乃至規則制定的參與者。

  也就是説,隨著更多重量級玩家入場,七國集團話語權嚴重下滑,存在度空前稀釋,在全球層面難以獨當一面,無力左右全球經濟治理領域的大事。

  過氣感,源於七國集團合作理念、對話模式、工作機制落後於時代發展,應變力、革新力薄弱,在新的國際合作機制層出不窮之際,日益走向邊緣化。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西方主導的舊有治理機制迅速讓位於二十國集團峰會、亞太經合組織等新型多邊、雙邊合作機制,同時伴隨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新興經濟體倡導的新型專業合作機制誕生,七國集團的自身定位問題愈發凸顯。

  今天,七國集團的代表性、合作理念、執行力、協調性、專業度等諸多領域都顯得老邁而過時,空洞無物,明顯技不如人。從全球經濟發展和治理結構變革的規劃者、引領者,到新型合作、協調機制的被動傾聽者、抗拒者、接受者;從綠茵場到觀眾席,七國集團的創新力、執行力正以加速度的方式走下坡路。

  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要麼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繼續扮演沒落的貴族,要麼拋棄冷戰時代舊思維,迎接合作共贏新時代;要麼繼續端著、守著、看著,要麼積極與新興經濟體合作,共用和平繁榮。站在十字路口的七國集團,需要有個決斷。

  而今,年近不惑的七國集團顯得異常迷失和混亂。

  在埃爾毛城堡靜謐的夜晚,七國集團成員需要捫心自問,搞價值觀小圈子,富國精英俱樂部,果真符合本國最大利益嗎?

  研究表明,僅2012年,中國進口為美國、歐盟、日本等七國集團成員帶來的就業崗位分別達到66.5萬個、241.2萬個、114.4萬個,明顯高於不少七國集團成員國家。

  這並非孤例。大量事實表明,七國集團成員從外部獲取的利益,正超越狹隘的近親聯姻,唯有超越價值觀分歧,擱置局部利益衝突,與新興經濟體合作,才符合多方利益。

  七國集團成員還需自問,今天的七國集團峰會真能解決現實問題嗎?

  有心人不難發現,七國集團峰會傳統上關注財政金融、經濟治理等問題,如今卻把議題不斷延展至地緣政治、大國博弈等寬泛領域,頗有些因主業式微,顧左右而言他的尷尬。

  什麼問題都想解決,則往往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這種失之於寬的議題設置,可能加速七國集團峰會空洞化,淪為西方政客坐而論道的務虛會;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其功能異化,走向歧途,淪為個別國家實現非法私利的政治工具,給全球政治、安全格局帶來變數。

  人們不禁質疑,以價值觀異同站隊、憑狹隘利益劃線的七國集團,包容度有幾何?沒有發展中大國支援的七國集團,代表性有多大?缺乏與新興合作機制有效對接的七國集團,含金量有幾成?各懷異志的七國集團,持續性還有多久?

  對成員國增益有限,全球影響力銳減,變革之路暗淡,這樣的七國集團,命運堪憂。在多元多極世界,唯有開放包容,打破七國斗室,才能避免越刷越孤獨的存在感。(傅雲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