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人物 > 正文

字號:  

馬雲劉永好等民企“大佬”建言十三五年規劃

  • 發佈時間:2015-06-08 10:31:0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上周,民營經濟中最矚目的事情莫過於民企“大佬”給“十三五”規劃提建議這件事。

  6月5日,11位民企“大佬”受邀到中央統戰部參加“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建言‘十三五’規劃專題座談會”。這是首次在5年規劃制定前,由中央統戰部專題邀請民營企業家座談建言,並有中央政治局常委親自與會聽取民營企業家建議。

  這11位民企“大佬”分別是: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馬雲、聯想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鎖、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王力成、億利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彪、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泰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代放、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潘剛、青島特銳德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德翔以及光啟科學CEO劉若鵬。他們所管理的企業,有一半居2014年中國民企500強的前100名。

  為什麼要請這11位民企界的“大佬”來為5年規劃建言呢?一方面是充分體現對非公有制經濟和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重視,而筆者認為,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這次座談會“想要”傾聽來自市場的聲音。

  在將近3個小時的時間裏,這些民企“大佬”提及了很多方面:“十三五”時期經濟轉型和提質增效、生態文明建設、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投融資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發展現代農業、乳業規模化國際化發展等,議題很寬、領域很廣、針對性很強,都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

  筆者細細想來,聽取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意見首先是因為非公有制經濟日益壯大。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轉型升級迎來“窗口期”,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能不能堅定發展的信心,非公有制企業有沒有轉型升級的辦法,不僅對新常態下經濟穩中求進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而非公有制經濟的高度靈敏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民營企業嗅覺靈敏,決策及時,總是能率先發現市場上的機遇,快速決斷,快速轉型,快速獲益,所以,民企對市場的分析也是十分透徹十分準確的。民企“大佬”往往比一些專家對於政策的分析還透徹,他們總是知道政策的重點,總是能切身體會到政策的實施情況,總是能指出政策有待改進的地方。這些恰恰是政策制定部門最希望聽到的聲音。因此,聽取民企“大佬”的意見從某些程度上來講就是聽取了市場的意見。

  為什麼選民企“大佬”?民營企業家的靈活性或者不拘一格,使得他們的效率更高。這些企業家早期通過不斷考察獲取經營的新知和創意,今天則經由各種工商管理課程的普及,更系統化地吸收世界各國的經營管理知識,而大規模的網路電子商務發展,更加快其對市場的嗅覺與反應之迅速。

  同時,很多非公有制企業是所在行業的排頭兵,比如在世界範圍內廣受讚譽的資訊和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比如一直致力於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的新奧集團,等等。這些都算得上行業中首屈一指的翹楚。因此,對於行業的發展,對於行業政策的出臺,聽取民企“大佬”的建議是十分必要的。因為身處其中的民企總是能很清楚地知道遇到的問題是什麼樣的,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為什麼要聽取這些“大佬”的意見和建議?一言以敝之,“有調查就有發言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