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永藝:造一把“撐腰”的座椅

  • 發佈時間:2015-06-08 06:29:47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祝梅

  曾幾何時,擁有一張好“席夢思”便意味著一場舒適愜意的美夢。然而,相對於“躺著”,在家看電視、在單位辦公、駕車出行或乘坐公交車,在日常生活的種種場景變換裏,需要“坐著”的時間或許更多。隨著現代人對健康理念的追求,“久坐成疾”這個緊箍咒也催生了新的消費需求。

  但“站起來動一動”,依舊無法改變辦公族每天要與椅子共度漫長時間的現狀。這不,在“椅業之鄉”安吉,浙江永藝傢具股份有限公司瞄準痛點,推出一款“坐著也健康”的椅子。在今年的廣州國際傢具展上,永藝首創的這款座背聯動技術座椅——米勒特(Mellet)一經亮相,就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問詢客商。

  好座椅要“講理”

  椅子也需要“講理”?今年3月,在廣州舉辦的國際傢具博覽會上,米勒特第一次露出真容,同時宣告:現在的椅子,可不光是坐坐就可以。

  彼時,浙江省塊狀經濟轉型升級安吉座椅産業集群首席專家、浙江大學工程心理學博士生導師王健教授已開始如常的忙碌。在他身後,米勒特的“前輩”,一把燕尾服造型的座椅伴隨著他每天要在辦公室度過十幾個小時。

  五年前,這款“燕尾服座背聯動康背椅”獲得了國內傢具設計的最高獎項——“中國傢具設計獎金獎”,雙靠背的設計可以隨著人體背部位置的變換調整角度,在使用者倚靠時産生向上的推力,從而抵消脊椎承受的部分重力。

  “從力學角度看,人坐著的時候,脊柱和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會大大增加。”王健教授解釋,假設人站著的時候脊柱所承受的壓力數值是100,坐著的時候就會有150,如果是伏案工作,壓力數值會達到170。長此以往,對這些壓力起到緩衝保護作用的軟骨和纖維環組織便會提早發生結構性退化,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現代人對腰痛、肩酸的感知年齡不斷提前——越來越多的小年輕,開始感受到上一代人到中年時才會體會到的腰酸背痛。

  事實上,“健康座椅”已是座椅行業的第三代産物。“第一代座椅,只需要滿足人們坐著的需求;第二代座椅的主要功能是可以調節椅座高低和椅背的前後傾斜角度;現在,第三代座椅的設計則植入了更多健康理念。"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辦公族的座椅上都會放著一個靠枕?”王健説,普通的座椅,在人向後靠時會在椅背和椅座間形成空隙,不能很好地提供腰部支撐,因此,三年前,由浙大王健教授和羅仕鑒教授領銜的健康座椅研究團隊與永藝股份開始了米勒特的基礎研究。現在,米勒特所採用的座背聯動設計,可以在人後移時自始至終提供腰背部的支撐,填補坐姿變換時的支撐空隙。

  “這是一款永遠能為你‘撐腰’的座椅。”王健説,以基礎研究為支撐,這一回,國內的原創設計也瞄準了座椅市場“背部”的“空隙”。

  用支點撬動製造

  就像找準支點就能撬動重物一樣,對座椅行業而言,一把好的座椅設計,支點正是底盤。

  “座椅的底盤就好比是汽車的發動機,一切功能的延伸和拓展,都要從這裡著手。”永藝股份研發部經理、國家辦公椅標準起草人之一的程軍告訴記者。

  在永藝股份的産品展示廳裏,陳列著永藝的歷代辦公座椅設計,也見證了永藝對座椅核心技術的研發歷程。

  “以前的座椅底盤都是金屬材質,人坐上去,有時會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而現在市面上的座椅,幾乎不會再有這類噪音。”程軍説,2009年,他們從汽車發動機獲得靈感,採用橡膠材質設計底盤,相比金屬,橡膠的彈力更溫柔、使用過程中也更吸音,到2011年,這款具有發明專利的橡膠彈簧底盤投入市場,徹底顛覆了金屬底盤的存在。

  諸如此類的技術研發從未止步,底盤技術的第二代産品,已經可以感知使用者的體重進行自我調節,更適合一個家庭或一個群體的使用。到研發米勒特的時候,聯動底盤的轉軸點已經可以完美配合人體關節,椅背向後、椅座就前移,兩條運動軌跡呈現平行貼合的狀態,重心始終平衡,正是“空隙”消失的奧妙所在。

  “目前,公司已經有8項發明專利,76項實用新型專利和90項外觀設計專利。”程軍説,永藝每年在産品研發環節的投入都佔到銷售額的3%以上。

  以體驗博得未來

  從2001年的0.14億元到2014年的9.60億元,十餘年時間,永藝的銷售額飛速上揚。今年1月23日,永藝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機板掛牌上市,成為安吉縣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國內椅業行業第一家上市企業。同一時間,它在京東的電商銷售渠道也正式啟動。

  “座椅到底好不好,必須要‘坐著’體驗,才能感受到不同。”永藝股份總經理助理路寧説,為此,他們向一些企業推出了線下體驗活動,一把椅子送去免費體驗一個月,到了“回收”時間,幾乎沒人退回産品。“我可以自信地講,坐過我們的椅子,你就再也不會願意坐回到原先的椅子上去。”

  這份自信的背後,是需求痛點的發現與滿足。從用戶需求到産品設計面世,再到新的需求産生,用戶體驗始終是設計的驅動力。

  2014年,永藝成立了健康坐具企業研究院,通過廣泛的實驗和數據蒐集,形成了人體工程學的數據庫,這些理論數據被融合於座椅設計的過程中。首套引入國內座椅行業的體感壓力分佈系統,能夠幫助設計者更好地調節座椅結構和曲面的優化設計,讓坐姿更健康。

  目前,米勒特已完成前期樣品製作和小批量試用階段,在推向市場前夕,細微的修改還在持續。“針對國內市場,我們還要把米勒特的最低座高從440毫米降至400毫米,這樣才能更符合國人的午休習慣。”程軍説,通過大數據,他們判定145°是使用者躺在椅子上休息最舒適的角度,而目前440毫米的最低座高,部分使用者躺下時雙腳可能懸空,要確保使用者都能擁有雙腳著地的安心體驗。

  這40毫米,也正是一把好座椅如何誕生的生動注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