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光幫當前,還要幫長遠

  • 發佈時間:2015-06-05 02:32: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5月下旬,聊城市東阿縣劉集鎮前苫山、前關山、四合屯村的麥浪翻滾,昭示著豐收的喜悅。此刻,也是山東省農科院選派到這裡的“第一書記”王磊、劉賓、別慶福挂職期滿即將離開的時候。“真捨不得讓他們走,科技扶貧已讓我們村脫了貧,村民們都特別感激!”四合屯村支部書記劉懷銀話語間飽蘸感動。

  網際網路+鄉村,資訊化給貧困村插上騰飛的翅膀

  “‘科技幫扶,資訊先行。’王磊書記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裏,也親身感受了資訊帶來的巨大變化。”新上任的前苫山村支部書記李峰激動的説。

  2014年,王磊上任前苫山“第一書記”以來,就感覺農村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市場資訊不對稱,農村獲取市場資訊的渠道少。他利用農科院的科技優勢,首先從完善村內資訊設施開始,引進社會資金建設了覆蓋全村的無線WLAN,開通了前苫山村微信、網站,聯合中國知網開通了電子書屋,搭建了前苫山村資訊服務平臺,對內服務村民的生産生活,對外推廣宣傳本村的農産品,使農産品銷路暢銷無阻。他充分利用山東省農村農業資訊化綜合服務平臺遠端視頻會議系統功能,建設了農村資訊化基層服務站點。

  目前,前苫山村成了資訊化示範村,東阿縣推廣該村的做法,在全縣建設了50個資訊化基層服務站,不但將村務公開、村情快遞、村風民俗等內容納入了資訊化平臺,同時對這些村的種養大戶、基層供銷社和村科技資訊聯絡員進行了系統培訓,輻射帶動當地大幅提升了資訊化水準,解決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

  培育主導産業,變“輸血”為“造血”

  走近前苫山村西的黑木耳種植基地,成方連片的培養基上肉嘟嘟的黑木耳煞是喜人,“這個黑木耳基地有20畝,現在已經成為山東省農科院的一個食用菌示範基地,引進了菌種移植設備,種植加工走上了規範化”。 據第一書記王磊介紹,前苫山村還成立了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並註冊了“苫羊山”商標,銷售價格比以前翻了一番。

  “幫我們村建的22個新型高效食用菌棚,一個棚一年純收入兩萬多元,活還不算累,忙的時候用工100多人,有效解決了村裏留守的婦女和老人的增收問題。”前關山村支部副書記李子敏説。山東省農科院還在該村建立了矮化蘋果高效栽培技術示範基地、穀子高效栽培技術示範基地,並利用省行業扶貧資金髮展了庭院核桃項目,提升了當地新型産業發展後勁。

  讓老百姓在自己家門口打工。“第一書記”為前苫山村引進了鳳翔集團投資2000萬元建設的種雞孵化場和投資10萬元建立了箱包廠。四合屯村引進社會投資500萬元建設了塑膠編織袋廠,投資100萬元建設了養殖規模300頭的驢場。通過企業進村,就地解決了200多村民的務工問題。

  “這些‘第一書記’真幹實事,不光幫當前,還幫長遠。”前關山村民李子敏動情地説。

  發展套餐式訂單農業 把傳統農業種出新花樣

  前苫山、前關山和四合屯村的三位“第一書記”抱團取暖,聯合東阿縣供銷社、法國羅蓋特公司和當地專業合作社,發展“套餐式訂單農業”。2014年,他們引導村級組織整合土地1000畝種植糯玉米,發揮供銷系統的農資優勢、合作社的服務優勢、農科院的科技優勢、村級組織的資源優勢、企業的銷售優勢,做到訂單農業中各組織服務的“無縫對接”,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穫、統一銷售,讓老百姓從傳統的種植模式中解脫出來,收入卻比以前有了明顯提高。

  “2014年秋收,我們訂單糯玉米實打畝産730公斤,同比增長近100公斤,農民畝增收200多元。老百姓嘗到了套餐式訂單農業的甜頭,很多人感慨種了一輩子的地,從來沒像現在這麼省心過!2015年,我們的訂單農業面積繼續擴大。”前苫山村支部書記李峰有感而發。

  山東省農科院的駐村“第一書記”將抓黨建和促脫貧結合起來,以為農民辦實事、解難題來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這三年來,“第一書記”不但帶領我們脫貧致富了,還把老百姓的心都聚到一塊、擰成一股繩了。四合屯村支部書記劉懷銀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