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萬立軍:從化肥小販到農業大亨

  • 發佈時間:2015-06-05 01:30: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北京的白菜運到浙江,便用紅頭繩係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萬立軍腦子裏常冒出這句。

  寸頭,英俊,結實的矮個,天生的白皮膚曬成了褐色,34歲的萬立軍講話不假思索,講著講著就甩起胳膊,過一會兒再動手把襯衫後襟攏進皮帶裏。

  萬立軍大名鼎鼎,寧夏萬齊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上至聯合國,下至中衛市,農業獎、科技獎、扶貧獎、青年獎,萬立軍拿了個遍。在寧夏,他成了“只要開會就坐第一排”的人。但旁人的奚落和白眼,他也熟悉得很。農業的新科技新概念,第一個搗騰的寧夏人總是萬立軍,他的人生也由此大起大落。

  瞧不起“笨蛋”的倔娃

  有篇課文讓萬立軍印象深刻——初中的《最後一課》。學完這篇不久,14歲的他輟學了。

  “想起過去的日子,眼睛都要哭腫。如果能解決溫飽,我也不會去創業。”萬立軍説。

  萬立軍1981年生在黃河與沙漠之間的一個村子。爺爺子女多,父親成家時只分了一口鐵鍋。全家人住在牛棚裏,靠5畝2分地過活,是全村最窮的。

  一次目睹家裏人被富戶欺負,萬立軍大怒,堅決不上學了,要去打工賺錢。“想讓我爸媽有錢,不要再種地受苦了。”萬立軍説。

  他跑到附近沙漠裏一個國營農場去種菜。一天工資六塊錢。三個人管著四百畝辣椒、洋蔥、大蒜和蓮花白。

  辣椒豐收了,天麻麻亮,萬立軍去採摘,再把比他還重的麻袋扛到卡車邊,跟同伴各捏一端,死命扔到卡車上,一直幹到天黑。有次垛麻袋,萬立軍一腳踩塌,從車上跌下來,給腰上留了個疤。

  説起這段,萬立軍扒開襯衫領子:“有根血管,抗麻袋抗壞了,沒發育好。現在供血不足,所以我一激動就頭暈。”

  幾個月後,農場把萬立軍的工資漲到8塊錢,但他卻不幹了。“看他們這麼幹活,氣得很。笨!”萬立軍發現,農場工人從離水渠最近的一壟地開始灌水——掘土、封土,下一次灌溉還是同樣的順序;而他則從最遠的一壟地開始,下一次則倒過來,這樣就減少了土方活兒。農場的人磨洋工;萬立軍是唯一幹活時順便把地裏的草鋤掉的人。萬立軍拿了大半年工資,花680塊買了輛三輪車,進中衛城當車夫了。

  倒不掉的奇人

  萬立軍愛笑。説話手勢也豐富,常用手背啪啪敲手心。聊得高興,萬立軍一把掀起褲腿,露出厚厚的藍色護膝,那是他狠命蹬車的紀念章。

  但萬立軍説:“只要能賺錢,苦死我也情願。”1996年,他碰上了貴人——供銷社的一個領導看這小孩兒幹活實在,卸給他幾袋化肥,讓他拉回村裏賣。

  之後他經歷了生意第一次失敗的痛,賠光了從親戚那裏借來的十幾萬元,又咬牙東山再起。幾起幾落。

  後來,萬立軍靠著一年240個車皮化肥的銷售,翻了身,還了債,開上了桑塔納小車。他趁勢在寧夏開了第一個連鎖農資商店“莊稼醫院”,二十三個網點,半夜十二點也營業,免費送貨。

  黃河從甘肅的群山裏衝下來,一頭撲進騰格裏沙漠,澆灌出中衛市的肥沃綠洲。二十年前,這裡的農民種得最多的是水稻和小麥。如今中衛只剩下不多的糧食種子田,其餘的土地全都種上了蔬菜、枸杞、西瓜等等。能開的荒地全都利用上了。這裡日光強,溫差大,農作物滋味濃厚,又有嚼頭,高價賣到全國。

  中衛的黃土變黃金,與萬立軍這個“瘋子”大有關係。這綽號是當地人封的。

  1999年剛出複合肥這個概念,比傳統化肥一袋貴幾十塊錢,萬立軍覺得這是個方向。他買了臺舊推土機在沙漠裏開荒,弄了片實驗田。每次引進新技術,他都先在自己地裏做試驗。

  試驗成功後,萬立軍大批從四川引進複合肥,全寧夏農民都知道了他的名字;不料第二年複合肥卻肥效大減。“我一畝小麥給農民賠了700塊錢。賠了個精光。”

  萬立軍撐了過來。他堅持認為,這次災難的原因首先不是肥料,而是種子。這個賣化肥、農藥和地膜的年輕人,做起了種苗生意。

  “那時農民育一棵苗2分錢,我育一棵五六毛錢。誰都不理解,説我是瘋子。”

  2003年,他搞了從穀物到蔬菜的所有大田作物的育苗,又走在全寧夏的前頭。

  但膽大妄為讓萬立軍又栽一個大跟頭。他在山東看到番茄品種,能讓産量增加三倍。“我馬上引進,可是完蛋了。全怪我沒經驗,結果番茄長不大。農民把我的西服扒了,在我脖子上挂個牌子,拴根繩子拉上。滿身都是唾沫。”

  “從開始創業到2010年,我八起八落。這落,指的就是那種丟人丟到上不了臺的挫折。”萬立軍感慨自己運氣好,趕上了市場初創期,每次總能迅速翻身。

  “我這人容易賭氣。你覺得我不行,我非做給你看。”萬立軍現在擁有寧夏最好的育苗溫棚,他育的苗,種下去基本不死。

  吃了“番茄事件”的虧,不退反進。他決心去種地,把中衛的蔬菜和糧食貿易包下來。村裏有人笑話萬立軍:做生意做到要去種地了。

  在土地裏轉悠的創新家

  誰料想,種地成就了萬立軍。2004年開始,萬立軍開創了寧夏首個“農業一條龍”。賣菜的生意,跟他小時候一段記憶有關。

  “有一陣我天天去跟我媽賣大蒜。”萬立軍説,寧夏大蒜之所以出名,就因為二十五個擰成一股,像頭髮辮一樣整齊。

  “辮大蒜是技術活。要用虎口旁邊的骨頭硬壓,每年賣完大蒜,我爸媽的手都是破的。”萬立軍忘不掉,最好的大蒜,一辮賣七毛到一塊錢,菜販子還要壓價。“那時我媽買了一毛五分錢的餅子給我,自己一口也捨不得吃。我看菜販子花錢卻瀟灑得很。當時就想:收大蒜的生意這麼牛嗎?”

  萬立軍自己做了菜販子才知道裏面的門道。“我去山東學習才發現,人家的番茄個頭大小一致,整車收購,拉到庫房換個包裝。中衛人賣六毛,山東人倒手賣一塊。”

  “北京的白菜,紅繩挂起來就是‘膠菜’。”萬立軍受了啟發:想要把農産品賣出高價,科技和品牌是關鍵。2006年他下定決心:“以前我的優勢是服務,今後的優勢得是科技創新。”

  只做熟門生意,還是高跨一步賺新錢?萬立軍選擇後者。市面上沒有合適的低溫除濕通風機賣,他自己設計了一台,請焊工來製造,大獲成功。靠著這種兩層樓高的新設備,他幹起了高檔大米貿易,還賣出幾十台給別人。

  萬立軍還做水迴圈保溫機、除草一體機,這些機器都是他為自己的田地設計的。萬齊公司現在有40項發明實用專利。萬立軍每年全球考察幾十回,學習別人的技術。他説:“現在寧夏農民知道,要買新的,買高技術的,就去找萬齊。”去年萬齊銷售達到1.6億元,在萬齊打工的農工歲入10萬元。在萬齊帶領下,中衛的農田已經基本不種低附加值的農作物了。

  在自己的地頭轉悠,萬立軍像走慣了軟地的莊稼漢一樣,他低著頭,外八字,腳下踩地紮實,上身搖晃著,手從屁股後頭甩向前去,哪管高檔皮鞋上蒙一層灰。他在一寸寬的水泥渠沿上散步,一點也不晃悠。

  萬立軍拿出一份材料,上面是谷歌地圖列印出來的田塊地圖。萬齊公司在中衛有四萬畝地,種植幾乎所有的經濟作物,包括很多樹苗——萬齊公司最大的利潤來源。萬齊的制種和高檔大米生意都利潤不菲。

  走在如今的萬齊農場裏,新鮮的機器和軟體不少。測土配方,包裝二維碼掃描實現全程可追溯,農業數據控制大廳……萬齊的員工甚至不用來上班簽到,而是用手機軟體上傳每天行程。

  他還成立了孵化平臺,吸引大學生來做農業高科技。

  初中就輟學的他,對什麼是高科技的看法很特別:“就是原子彈效應,看著很小一點,炸開了能量卻很大。”

  “如果念到大學,我的人生可能是另一條道路。”萬立軍説,“好多新概念、新詞語,我都不懂。所以現在還要去讀書、聽課。我有時候也會自卑。不過我沒學歷、有閱歷,有思路。當然,我比以前膽小多了,幾百個員工跟著我幹,我賠不起。”他眼睛一轉,露出個活潑的笑容,還是那個在火車站蹬三輪的男孩。

  (科技日報寧夏中衛6月4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