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路帶”交匯的現代農業“贛榆升級版”

  • 發佈時間:2015-06-04 07:31:2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沈建華陳兵通訊員劉玉洪

  贛榆人真幸運!形成于秦漢,發展于三國,繁榮于唐宋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方線路的開拓者,就是秦代方士徐福;陸上絲綢之路亞歐大陸橋的東端橋頭,又包括徐福的家鄉——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贛榆人與“絲綢之路”結下不解之緣。

  贛榆人更會抓機遇!習總書記和黨中央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宏大戰略。“路帶”交匯中的贛榆,搶抓大機遇,發展大農業。近日,記者採訪贛榆,正風生水起的贛榆現代農業,讓人刮目相看——

  “路帶”交匯:推動外向型農業加速發展

  今年3月,農業部外經中心專家組來贛榆調研,就《“一帶一路”連雲港農業國際合作示範區發展規劃》徵求意見。規劃中描繪了贛榆今後5年外向型農業發展藍圖,一大批國家項目將陸續落地實施,涉及贛榆的項目金額近50億元。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地處黃海之濱的贛榆,是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區委書記曹衛東説,面對難得的“路帶”疊加發展機遇期,發展現代農業,特別是外向型農業,必須抓住“第一時間”,保持“第一反應”,放大“第一效益”。

  近年來,贛榆按照外向化、規模化、標準化、規範化要求,搶抓“路帶”發展機遇,重抓外向型農業,積極創建國家農産品出口示範區,鼓勵農産品加工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産品品質,緊盯國際市場,全方位開展國際合作。

  重點建設特色水果出口基地、海淡水養殖基地。發揮西部丘陵地帶優勢,以沃田藍莓、伊頓獼猴桃等為龍頭,擴大集中連片水果種植面積,建設茶果經濟産業帶,構建農産品出口新增長極,建成沃田公司萬噸果蔬冷鏈加工與儲運中心。

  沙河萬畝蔬菜園吸引蔬菜加工、保鮮、速凍、冷藏、出口項目,完成雅仕農場3萬噸蔬菜種植、冷鏈加工改擴建項目。水産養殖業,逐步實現由單一養殖向苗種收購、養殖、捕撈、販運、出口、三産服務等全産業鏈整合式大産業轉變。

  墩尚泥鰍出口示範區以協會為引領,帶動當地6000余戶農民養殖泥鰍2.2萬畝,成為亞洲最大的泥鰍産業基地,出口量佔全國泥鰍出口總量的80%,佔南韓近70%的市場份額。出口由單一南韓市場向日本和東南亞等沿線國際市場拓展。

  贛榆區農委主任馬濟明介紹,以海德益、金水灣等企業為龍頭,發揮産業集聚效應,藻類、貝類、魚類及深加工海産品出口穩步增長。目前全區已建成泥鰍、紫菜等十大出口創匯基地,擁有國家級和省級出口農産品示範區各一個。

  連同5家農産品出口示範基地,贛榆與日本、南韓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協作關係,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該區投資興辦400多個合作項目。全區發展出口蔬菜5萬多畝。

  贛榆區委常委蘇長曉介紹説,出口農産品示範基地與示範區在管理上基本實現“投入無違禁、管理無盲區、源頭無隱患、出口無障礙”示範效果。2014年全區農産品出口額達1.07億美元,位居全省縣級第六位、全市縣級首位。

  5月14日,農業部外經中心主任楊易一行,來贛榆考察外向型農業。考察組先後深入江蘇沃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萬噸果蔬冷鏈加工中心和特色水果産業園種苗研發中心,對該區外向型農業給予肯定,認為起點高、發展快、效果好。

  “網際網路+”: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今年春節前,我進了一批海鮮,網上市場價格一對比,發現台州市場的價格要高於別的市場,於是我就在網上發佈資訊跟他們聯繫,連夜就把貨發了出去,僅隔一天價格就下跌了,我卻幸運地賺了一筆,網際網路給我帶來大實惠!”這不只是海頭鎮經營海産品生意的農民殷廣才一人的感受。目前在海頭鎮蘇魯海産品批發市場做生意的有近百戶農戶,95%裝了寬頻,連上了網際網路;有70%在網上進行海産品交易,有20%的農戶開了自己的網上店舖,推銷自己的品牌産品。

  走進江蘇雅仕沙河農場有限公司蔬菜基地,記者恍若置身白色的海洋,滿眼儘是排列有序的日光能溫室和鋼架大棚。公司總經理范政明説,基地種植面積已達2478畝,日常管理主要靠不斷優化升級的物聯網系統。

  “用科學、高效的方法種出優質的蔬菜,物聯網正幫我們實現著目標。”范政明介紹,系統會先將自來水短存成常溫水,接著去掉雜質和硬離子成為鹼性的純凈水,再與不同的肥料精確配比,最後通過管道適時輸送到各個大棚進行噴滴灌。

  贛榆特色水果園區管委會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園區地處丘陵山區,供水主要靠小水庫和塘壩,水資源十分緊張。去年,區政府出資,在園區裝上了節水灌溉物聯網系統,低壓管道一直鋪到3000畝核心區的田間地頭,實現了智慧化控制。包括節水灌溉智慧控制在內的農業物聯網系統,已在全區重點農業園區和糧食、園藝、水産等重點産業中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區級資訊平臺和基地子平臺,視頻隨時監測基地生産情況,感知基地的環境參數。

  2013年8月,贛榆以農業物聯網建設為抓手,投資200余萬元,在全市率先創建集“三農”資訊發佈、農業物聯網遠端監控與互動、農産品品質追溯、電子商務等七大功能于一體的“農業綜合資訊平臺”,助推農業步入高位發展新平臺。

  當“網際網路+”正成為眼下競炒的熱詞時,贛榆的“網際網路+農業”,已經落地生根開花,推動傳統農業加快轉型升級。在實現農情監測、精準施肥、智慧灌溉、遙感監測等農業全程覆蓋的過程中,許多發展和提高的難題迎刃而解了。

  訂單農業、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型農業資訊化現代物流體系,有效解決了産銷脫節問題;雅仕蔬菜成為南京青奧會指定蔬菜供應商,墩尚泥鰍産業園創為國家級出口泥鰍典型示範區,特色水果園區創建為省出口水果示範區……

  農産品品質追溯系統,實現對涉農企業從農資入庫到生産、采收、銷售的全程監測,消費者用手機掃描系統“二維碼”即可查詢到産品的整個生産環節,促進全區30多種品牌農産品暢銷國內20多個省份和10多個國家、地區。

  區委農工辦主任杜厚嶺介紹,涉農資訊一體化服務系統,及時將全區15個涉農部門單位資訊發佈到農業資訊網;通過數據庫查詢系統,可查詢全區農村低保、二次醫療救助、農機補貼、新農合、新農保等6方面數據,確保公開、公平、公正。

  區長唐光普説,十八大報告中“資訊化”一詞出現了12次;今年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強調農業資訊化的重要作用。中央的新精神、新決策,給現代農業發展帶來新機遇、新動力。贛榆“網際網路+農業”已初見成效,將來還大有文章可做。

  “園區經濟”:推動六次産業融合發展

  2015年1月,贛榆區被認定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區委書記曹衛東説,以園區為引領,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互動,是贛榆現代農業發展的特色。作為全市第一家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贛榆著力探索“六次産業”融合發展之路。

  贛榆區內沿海、山區、平原各佔1/3,近年來,全區圍繞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創建,因地制宜制定産業發展規劃,充分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大力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資訊化等12個方面50項重點工程,不少已顯成效。

  在已形成的東部沿海現代漁業産業區、中部平原精品糧油高效産業區、西北部丘陵山區蔬果生態農業示範區三大農業主導板塊,立足産業優化佈局,成功創建2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和12個市級現代農業示園區,數量全市第一。

  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産業化經營主體的機制創新是關鍵。贛榆按照“存增雙推”的思路,一手抓增量經濟,一手抓存量經濟,大力引民間資本、工商資本,興建全産業鏈、全價值鏈型農業龍頭企業,努力變“無稅GDP”為“有稅GDP”。

  目前,全區103家農業龍頭企業,70%以上有自己的産業基地、研發機構、主打品牌。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107.94億元,利稅9.3億元,同比增長8.9%。今年以來,已先後有兩家農業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和進入上市程式。

  眼下正是贛榆萬畝藍莓上市季節。“今年的藍莓好的可以賣到300元錢一斤,每畝純收入能有1.5萬元,這多虧了沃田公司!”果農謝修朵説,沃田公司自己種了1萬畝藍莓,又帶動農民種了1000多畝,園區經濟帶富了農戶。

  贛榆區農委負責同志介紹説,沃田公司生産的藍莓飲料科技含量高、市場銷路好,帶著農民也年年跟著發財!得益於龍頭企業的帶動,全區有10多萬農戶成了龍頭企業的原料訂單種植戶,近兩萬勞動力實現了進企本地就業。

  伴隨著鄉村旅遊熱在全國的紛紛涌現,打造高品質的休閒農業也已成為贛榆發展“六次産業”的重要內容。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和現有農業園區的産業基礎,近年來,贛榆區休閒農業發展的速度和品質均居全省前列。

  該區重點包裝了夾谷山景區、大吳山旅遊景區、贛馬柳樹河生態觀光農業園區等各類休閒觀光農業景區9個,年接待遊客120萬餘人次,年營業收入5億多元。2014年實現了全市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示範創建零的突破。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歷史和地緣賦予了“路帶”沿途各國、各地加速發展的大好機遇。較早接受改革開放春風洗禮的贛榆人,再次以他們敏銳的觸覺和見識,將“路帶”交匯的機遇,承接轉化為現代農業升級版的更新彩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